![](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9147/fba0b5fb88e8562e.jpg)
朋友忽然给我发来一张截图,并随图附赠三个巨大的感叹号以表示激动。点开一看,截图的是一条微博,打榜一行字:中国同性恋情侣来英国结婚还可以选择注册民事伴侣关系!
耐心看完,也就是说中国的同性情侣不需要移民即可以在英国登记结婚,如果不想绑实婚姻关系,也可以选择在英国注册民事伴侣关系,这将会按照英国法律享有配偶的一切权利。划了划手机页面,唱反调的恐同者们自然不会赶着上来被人群攻,于是下面的评论者们言辞间的兴奋喜悦,隔着屏幕都仿佛能看到春风拂过那一瞬,漫山遍野开满小花的场景。
然而没一会儿,另一位朋友也给我发来了一张截图,是她与她母亲的聊天,上面只有她母亲发来的一句话:把你那条朋友圈删了,不要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发。点进她的票圈,最新的一条配文“啦啦啦!”还带了三个小礼花的emoji,而配图与第一位好友发给我的图相差无几。这便是她母亲口中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有个大前提得先说说,这两位好友,第一位是性别为女性向为男的异性恋者,而第二位则是性别与性向皆为女的同性恋者。
中国的同性恋群体被这个世界又多爱了一分,这是件好事,我也为此而感到开心。
只是两位好友的对比,却让我想到了《蓝田金婚》这首歌。
《蓝田金婚》是夕爷在2014年填词的,又一首为 lgbt群体发声的平权歌曲。
关于这首歌别的我不细说,我只想谈谈不受控制浮现于我脑海的那句词:结合要是需要观众,缺席却是至亲;要是世俗最在乎名分,我是俗人。
是啊,异性恋也好同性恋也罢,我们都不过是一个俗人。
是俗人,大都会希望有一份真挚的爱情,为这爱情镀上法律的光,再在一场盛宴上邀请众人为这爱情作世俗的见证。以上种种于异性恋恋人们而言,一切水到渠成且好像本就该如此。但在lgbt群体这就像是大门落了闸,总是要艰辛许多。尤其尤其,是这最后一环。
在中国,lgbt群体能赴他国领到一纸婚证,法律的包容四舍五入一下也不算困难了。真正让人难过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非异性恋伴侣都能得到至亲的祝福。
与简单的一张婚书相比,至亲的真心祝福才是活的,带有温度的。而血脉间相同与延续的关系则注定了,父母家人的支持是谁也无法替代的。无论是亲如父母,抑或是密如兄姐,只要带了个“如”,便仍旧是不一样的。
因此偶尔在网上看到一些同性伴侣婚礼的视频,里面有着婚服酒席,蛋糕鲜花,伴郎伴娘,甚至是萌萌的小花童,交谈声欢笑声以及或甜蜜温馨或轻松欢快的背景乐杂不息淼。然而长镜头扫过,却独独没有看到那么一两个双鬓染了白,脸上带着明显异于四周年轻面孔的斑纹的中老年人。
不能否认可能是这些新人的双亲因故不能到场又或者是因位置关系镜头恰好漏了他们。
但我始终“悲观”地认为,大多数的,由始至终没有出现在画面中的那些父母们,是因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悖于世俗,异于常人”。
有人又会说那也可能是因为新人的父母保养得好,我们才没有看出来。
我只能说:当一个人真真正正要与另一个人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对于父母来说,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他们的别离。在这种时刻,父母的眼神一定一定是复杂的,难过与欣慰,担忧与希冀,一切矛盾的情感都可能杂糅其中。这样强烈的感情,使得他们眼神,与普通朋友甚至是血亲兄弟姐妹投射在新人身上的目光的差异被无限放大,就像是带有实体一般,让人轻易可区分。
父母于孩子的独一无二无需我多加赘述。所以,那些视频中,缺了至亲参与的婚礼,新人们无论在交换戒指彼此亲吻的那一刻有多幸福满足,我相信,他们始终还是有一片空白梗在心头,不可消除,也无处弥补。
这或许也是夕爷起歌名为“蓝田金婚”的缘故,“蓝田日暖玉生烟”所化用的典故,便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怅惘与哀戚。
但还是希望,所有的同性伴侣们,若有幸到老,也如歌中所唱:密友共至亲,有日到蓝天贺金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