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山的自杀,金庸父亲的死
做好事不容易啊。武当六侠偶尔做做能够写在书上的好事。一不小心,自己的张无忌都被元兵给捉走。书上明写着,这时候张无忌已经有一点小小的武功了,并不害怕被掳走的。可是小兵小将的队伍里面有想不到的藏龙卧虎的高手在,从此情节从这里又可以变得更复杂。
然后直到张无忌意外在张三丰的百岁诞辰中出现,这是一个极度的意外。加上了殷素素当年一不小心害惨了自家人的事情揭穿,张翠山夫妇分别自尽,以谢天下,这是意外中的意外。高潮迭起啊。
金庸自己说,他是不相信什么文学理论的。但是按照金庸简单说过的创作的文学理论看,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才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在笔者看来,他是为了要写一个因为女方的家族能量而影响,牵连到自身自杀的男子,所以写了张翠山这样一个人。同时也把父亲的被动的由于大时代的剧痛而被枪杀的死,翻转成了一个主动的求死,有自我觉察和赎罪意味的求死。
而这一切的开端,只不过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类似于麦格芬的谢逊的下落的事情罢了,一个巨大邪恶的要用最诡异的方式翻转的,类似于护法魔神似的人的象征。所以金庸开玩笑般的把这个包袱用好玩的方式,殷素素捉弄空闻大师的方式,丢给了少林派。
而到此为止,张翠山夫妇来到回到中土之后,情节的动力从许多派别在追问谢逊的消息,开始要转向张无忌的成长新历史了。
金庸的说法,他自己性格最像的是张无忌,最想做的是段誉。没有明明白白说出来的是,在底层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始人性格上,必要情况下可以是一个韦小宝,可以成为完全的无赖。
在不被政治利用的前提下,文学家们只怕都会愿意选择毛泽东的说法,文艺为最大多数的人服务。金庸在曾经的谈话当中也明确过这一点,赞同主席的说法。不过主席说归说,经过了种种制式经验的程序化处理之后,文化人们的创作还比不上一个金庸做得好。
当然当时的文化环境给予金庸的只是一个开放的可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他把这个空间运用到了极致。有些人半开玩笑说,金庸跟他精心编织的人物最像的,应该是岳不群?是不是不去说他。我们就看金庸是怎么把小说写到登峰造极,就可以了。他的想象力的大发挥,就在这些叙述当中。
金庸写作武侠小说的经验应该是一边丢包袱,一边随时解包袱,照着人物的成长逻辑,尽量把包袱越滚越大。这一点跟有些武侠小说家喜欢写男女情侠闯荡江湖的种种快意恩仇,同时忽略了主角的心灵成长史这一点,是有所不同的。后者由于不太能看到主角的凤凰涅磐的种种生长历史,所以在文学上似乎差了一点。
从倚天屠龙记开始,张无忌,这个一开始就病怏怏的大侠,又成为另外一种典范的大侠标本了。中了玄冥神掌这件事情,正好就是他苦难的出生与成长的一个最初的证明。
张三丰的说法,要救治玄冥神掌必须要九阳神功才行。九阳真经本来就象征着皇家的气度。九阴九阳,如九九八十一颗皇宫大门的黄铜钉子一样。金庸很善用传统文化当中终极象征的意象,表达他对政治最高权力中心的一种秘密的连接与互动。
从无意识选择的意象看。我们就当他是无意识选择的吧,且微妙处最能看出金庸跟政治的连接关系。他的作品最终能够成为中产阶级的最佳消费品,也因此相关,因为中产阶级就是最在乎于心灵成长。个性解放。同时,要跟政治权力中心保持连接互动式的互助关系的,至少在中国是这样子。
<<倚天屠龙记>>是一本关于心理移情的书
他者的理论系统可以用到很多文艺批评里面去。用来读金庸始终有一点怪。因为金庸的书始终是把打动读者,让大家读的信以为真,不知不觉的兴高采烈,废寝忘食,作为最高追求的,再怎么认真修改也始终摆脱不了媚俗的一面。武侠文学的说法还是由于其他的文学家太不争气了,所以才能够成就金庸。
用他者理论来读金庸,读到张无忌想复制父亲跟坏女人相处的快乐情史,却不断遭难,在朱长龄朱九真父女俩那里遭到大难,不禁莞尔一笑。书中的金庸似乎是长的一双透视眼似的,从人物的内心直接说话,或者面对外面的景物说话,面对书以外的剧情流动过程说话。
朱九真实际上跟殷素素本来就是一路人。只不过遇到的时机不太对。朱九真遇到张无忌的时候有抢夺屠龙刀的贪念在,张无忌又是一个身份低微的童仆的方式出现,所以没办法跟张无忌谈恋爱。但如果看母亲的认同的话,其实是认同朱九真这样的女人的。张无忌回忆起以前在冰火岛的时候,母亲时不时会把他绊倒了取乐,这倒是一种母亲的坏的一个无意识的体现啊。安排朱九真被杀掉了,还是有一个恶有恶报的意念在里面,虽然写得非常虚弱,但是还算是好看。
而她的父亲则是即使到最后,都还想着要利用坏女儿怎么能够骗到张无忌的屠龙刀的。张无忌说朱长龄有很多福可以享受,却要舍身去做武林至尊,本来是说不通的剧情,但是看起来很讽刺。朱九真在父亲跳下悬崖之后没有怎么去找他,而是就在跳崖的底下谈恋爱,一晃就是五年,父亲就在头上顶着。
张无忌得到九阳真经的过程,让人想起楞严经的传播。金庸的一览众生,也只有在书里面是这样子。九阳真经的放入猿猴肚子里情节的来龙去脉,就是他这个作为上帝的作者的眼睛看出来,直接在书里跳出来解释的。
虽然武侠和很多幻想小说本质上都是胡编乱造的。但是那背后都是体现的作者的心情。性情志趣爱好。智力。智能。
倚天屠龙记,实在讲的是一个心理转化的象征的故事。最高武功乾坤大挪移,就是一个转化能力的巨大象征。大坏蛋成昆是二号坏蛋谢逊的师傅,只是由于自己喜欢的女朋友,一个师妹给明教教主给抢走了,所以所有的坏事都从这个点上出去。包括了假装强奸谢逊的妻子,又杀掉了谢逊的全家,让谢去杀人,从而败坏魔教的名誉在内。
张无忌在光明顶山上密室里,被说不得抓进的先天元气袋里面,歪打正着的开始了龙虎交汇,水火既济,成就了他的乾坤大挪移神功了,从此书中的这位大侠又进入了他所在的另外一个他者的场域,这是一个提高了的大侠生存存在感的新的场域。最早的感觉移情来自于成昆的恶,其他的故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编出来的。
乾坤大挪移神功可以把人家的攻击力量,转到一边去,或者化为己用。这象征着什么呢?应该是跟宽恕,理解,自我开解,最后达成一个个新的崭新的自我有关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