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315742/151ab75f4f75bda2.jpg)
第十六章:尾声
本章人物简介
1、米沙·戈尔顿—日瓦戈的同学与朋友。曾在11岁时亲眼目睹日瓦戈的父亲逃车而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也是日瓦戈与妻子托尼娅的“三人好友”之一。这章成为了军中一位少尉。
2、尼卡·杜多罗夫—日瓦戈儿时的好朋友。他居住在科洛格里沃夫庄园。被日瓦戈舅舅的朋友伊万·伊万诺维奇·沃斯科鲍伊尼科夫(教育家兼普及读物作家)收留的学生。本章是军中的一位少校。
3、赫里斯季娜—尼卡·杜多罗夫的未婚妻。流放期间遇到的一个难友鲍尼法季·奥尔列佐夫神父(吉洪信徒)的女儿,当时她只有六岁,因为父亲被捕以及后来的遭遇,她发誓要把她父亲身上的污点洗刷干净。她为此目标矢志不移。她的精神使她成为一个虔诚信徒,也成为共产主义的拥护者。二战时,她奇迹般潜入德军阵地,把马厩炸毁,她也被德军绞死。1941年,尼卡·杜多罗夫与她约定过,战争结束就结婚。可惜她没有等到这一天就牺牲了。
4、戈兰尼亚·日瓦戈—红军将军,负责搜集赫里斯季娜的英勇事迹。
5、妲尼娅—妲尼娅是个流浪儿,没有父母。她是尼卡·杜多罗夫部队里的管理被服兵。根据她的自述可以判断,她正是日瓦戈医生与拉莉萨的亲生女儿。
6、拉莉萨·科马罗娃—妲尼娅的亲生母亲,也就是日瓦戈医生的情人拉莉萨,妲尼娅出生后,知道母亲是一个在外蒙古藏身的俄国部长科马罗夫斯基同志的夫人。妲尼娅也知道自己不是部长的亲生女儿。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内容梗概
1943年夏天,正值二战期间,在库尔斯克突围成功和奥廖尔解放之后,不久前擢升为少尉的戈尔顿和杜多罗夫少校分别返回部队。戈尔顿是到莫斯科出差回来,杜多罗夫则是在莫斯科度过三天假以后回来的。
他们在归途中相逢并在契尔恩过夜。这里已是断壁残垣,成为一堆瓦砾的城市,他们找到一个干草棚过夜。他们谈到拂晓三点来钟,刚要入睡的杜多罗夫被戈尔顿的动作弄醒。戈尔顿要到河边去洗衣服,顺便洗个澡。杜多罗夫让他晚上回到部队后找管衣服的妲尼娅换套新的就行。但戈尔顿不愿意拖。于是,杜多罗夫就陪他一起去河边。
他俩看着这河猜测是祖沙河,顺便也聊起了发生在祖沙河上的著名事件女主角—赫里斯季娜。附近有一座砖石建筑名叫“马厩”。那墙体古老又厚重,德国人又加修成一座难以攻破的碉堡。赫里斯季娜依靠机智勇敢,奇迹般地潜入德军阵地,把马厩炸毁,可是她被生擒并绞死了。
杜多罗夫说他与赫里斯季娜在1941年夏天就说定,等战争一结束就成婚。可他随部队经常转移,与她失去了联系。她的英勇事迹和壮烈牺牲的事,还是从报纸上和团部命令中知道的。据说准备在这一带为她竖立纪念碑。瓦戈医生的弟弟戈兰尼亚·日瓦戈将军正在这一带视察,搜集她的材料。
看着戈尔顿洗衣服的方法,杜多罗夫便问他从哪学的,戈尔顿便讲起了他在古拉格92H90盖牢房、囚房、瞭望塔的事,后来又在冬季采伐木材的事。当战争爆发好久后的一天,突然通知他们:凡是自愿上前线的人,如果几仗打下来没死,就可以恢复自由。后来戈尔顿上了前线敢死队,他出生入死,竟活了下来。
杜多罗夫称自己情况好一些,甚至算走运。他被关过两次获释后,又一次恢复了在大学的工作。后来又动员他入伍参战,享受少校衔待遇。他认为集体化措施是错误失败的,同时又不能承认这是个错误。于是用战争来救赎谎言统治与空话。这场战争使变革的动力不再发生作用。很多结果在显露。灾难锻炼了人们的性格,培养了人们吃苦耐劳与英雄主义精神,准备为空前伟大的事业献身。这些令人震惊的出色品质是这代人的精华。
赫里斯季娜进入大学历史系时是由杜多罗夫负责的。她也成了他的学生。当时学生批判教师的风气还刚刚兴起。赫里斯季娜劲头儿十足地参加批判,对他毫不手软,言辞激烈偏颇,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一个年轻姑娘的爱情伪装。他俩其实早就互相痴情。1941年,赫里斯季娜进行跳伞训练,在莫斯科高楼顶上反击进行夜袭的德国飞机。通过这些活动,杜多罗夫与她建立了友谊,感情不断发展。他俩在那时订了婚,后来他部队奉调转移。当局势显著好转,德军大批投降时,他由于两次受伤两次住院,便从高炮部队调到司令部七处,因为那里需要通晓外语的人员。后来他大海捞针似地找到戈尔顿,把他也调进自己的部队。
管被服的妲尼娅和赫里斯季娜很熟,她常讲赫里斯季娜的故事。入秋了,妲尼娅和两三个同事以及几个硬要搭车的人,还有戈尔顿和杜多罗夫,来到空地上等候来接妲尼娅和运被服的车子。他们已经等了五个多钟头,刚才听妲尼娅讲了见到戈兰尼亚·日瓦戈将军的经过。
原来,戈兰尼亚·日瓦戈将军向妲尼娅了解赫里斯季娜的情况。顺便他还问了妲尼娅的情况后,他他听完后,说自己可能会当她的叔叔,并提升她做将军的侄女,送她去大学念书。但妲尼娅觉得戈兰尼亚·日瓦戈将军是个爱开玩笑的人。
戈尔顿听后,让妲尼娅再对他们说一遍,于是大家才知道了妲尼娅的经历:
妲尼娅说她不是普通人家出身。她妈妈拉莉萨·科马罗娃是一个在外蒙古藏身的俄国部长科马罗夫同志的夫人。这个部长肯定不是她的生身父亲。
当红军打到白军的首府,离中国边界很近的西伯利亚哥萨克地区时,科马罗夫部长让她妈妈和全家坐上一列专车离开。妈妈胆小,离开他便寸步难行。而妲尼娅是妈妈同他长期分居时生的,所以她怕得要命,唯恐有人把这事告诉他。再说,他一点儿也不喜欢孩子。
妈妈离开前,叫人去纳戈尔车站找玛尔法,玛尔法的丈夫在铁路上当警卫。妈妈可能给了他们一些钱用来照顾妲尼娅。虽说是暂时的,但她再也没有见到妈妈。妲尼娅一个劲儿地哭,想上吊,差点儿发了疯,毕竟她那时还是个小孩子。
警卫室属于公家的,有个大院子,养着一头牛、一匹马和各种家禽,还有个征来的大菜园子,一套不用出租金的房子。妲尼娅管瓦西里大叔叫爹爹。他心眼好,老是乐呵呵的,就是太轻信别人,一喝醉了,唠叨起来就没完,什么话都会说出来,弄得无人不知。不管见到谁,会把心都掏给人家。可是妲尼娅却把他老婆叫玛尔法大婶。
年复一年,妲尼娅也会跑到火车前头去摇旗子了。至于卸马、牵牛那更是家常便饭。玛尔法大婶教会了她纺纱等很多家务事,她都会干。她还照顾家里三岁的小别佳,可惜她不会走路,只能躺着。
那正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候,两千卢布只能抵一个戈比。瓦西里大叔在山下卖了一头牛,在纳戈尔到处吹他发了财。秋天的一个刮大风的日子,有个老太太捂着肚子说自己肚子痛得要死,求大叔套马送她去十五俄里外的县医院。夜晚睡觉,突听马在窗外嘶叫,玛尔法大婶便开了灯,打与门,没想到站在门口的是一个陌生人。他来要大叔卖牛的钱,并称他干掉了大叔。如果玛尔法大婶把钱交给他,他就饶她的命。玛尔法大婶知道大叔被害死后,难过得几乎要昏过去,可又不敢让强盗看出来,就只好硬挺着。玛尔法大婶说没钱他不信,于是心生一计,说钱在地板下面。让他下去取。
陌生人怕大婶耍花招,但大婶对他说自己腿不行,爬不了梯子。她可以在上面给他打灯照着。她叫女儿(妲尼娅)和他一起下去,免得他怀疑。但他一点儿也不傻,翻眼看了看,就抄起小别佳,拉开地板口的盖下去了。等那个坏蛋和小别佳刚钻进地板口,大婶就砰的一声把地板口盖上了锁,又去拖一个很重的大箱子,压在盖上,自己再坐在箱子上。下面的强盗就敲着地板喊叫不放人出来,就马上把小别佳弄死。但大婶不理。过了一会儿,这个十恶不赦的家伙便把小别佳掐死了。
妲尼娅面对半疯的老太婆和强盗凶手,一时急得没了主意。但马的嘶叫让她明白天快亮了,火车就要到了。她抄起灯,就拼命朝铁路奔去,自然,她让火车停下来了。司机也认识她,我向他喊,说铁路警卫亭受到袭击,有强盗抢劫杀人,强盗还在屋里,要赶快去抓他。她话还没说完,车厢里的红军战士就一个个跳下来。他们弄清了事情原委,把强盗从地板下拖出来,不理会这个家伙的求饶。就把他拖到枕木上,手脚绑在铁轨上,开车从他身上碾了过去,对他执行了私刑。妲尼娅吓得也不敢回家拿衣服了。就求他们把自己带走。他们同意了。
出事那天,铁路上一个工作人员下了火车,接管了公家的东西,对玛尔法大婶也做了安排。听说她进了疯人院,死在疯人院里。还有人说她的病好了,已经出了院。
妲尼娅和许多流浪儿一起跑遍了大半个国家与许多别的地方。她感觉经过了童年的痛苦,才知道今天的自由与幸福!她还遭过许多罪,做过不少错事,但那是以后的事。
听完妲尼娅的故事,戈尔顿和杜多罗夫都知道了,她的确是日瓦戈医生与拉莉萨的女儿。
不知过了五年还是十年,一个静谧夏日傍晚的莫斯科,戈尔顿和杜多罗夫又一起高坐在敞开的窗户旁。他们正在翻阅格兰尼亚整理的日瓦戈作品集。集子里的作品他们已读过多次,有一半他们都能背出来。他们一边读,一边交谈,不时陷入沉思。
战后这些年来,自由的征兆已经显露,成为这些年头唯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内容。倚坐在窗口的两个朋友已经进入了老年。他们觉得精神上的自由已经到来,他们已经跨进了光明。当他们想到这个神圣的城市,想到整个大地,想到那些活到今天晚上的历史参与者和他们的子女时,他们产生了一种幸福、安详、温馨的心情,仿佛置身于四周无声的欢快乐曲之中。他们手中的书似乎很了解他们,对他们这种心情与感受给予了支持和肯定。
一切都交代完了,有关《日瓦戈医生》作品里的历史背景、人物命运与国家命运基本都给予了交代。最后一章,是鉴赏日瓦戈医生的诗歌单元。让我们下一篇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