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故事
我曾经也是那个«卖米»的女孩

我曾经也是那个«卖米»的女孩

作者: 荷塘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8-05-29 18:37 被阅读159次

    曾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的文章«卖米»,最近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作者用纯朴的感情,朴实无华的文字把和母亲卖米的一天娓娓道来。轻松的文字里流露出来对家人深深的爱,还有一份农村生活沉甸甸的艰辛。

    读完,心里发酸,总觉得有什么一直在心口堵塞着,不由想起三十年前的我,我其实也是那个和母亲去赶集"卖米"的女孩。

    母亲是单亲家庭家庭里长大的,且是名义上的"独生子女"。因为,在母亲童年的时候,半夜三更一场突来的大火吞噬了母亲的娘,两个幼小的妹妹由于伤势过重,医治无效前后脚跟随亲娘而去。

    爷爷在大火熄灭的废墟上一人拉扯着母亲长大,做为一个上门女婿面对现实生活,凄苦却要自强不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民生之艰,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而不同家庭里的苦难和艰辛又有着各自不同。

    小学五年级,为了补贴家用,暑假里每天早上五点多会被母亲从被子里揪出来,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揉着一双睡眼惺忪的眼睛,高一脚低一脚地向着苍山上走去。

    高原上的天要亮得晚些,等我们爬到半山腰,天色渐亮。满山坡游走着的都是找蘑菇的人,有老有小,青壮年居多。

    真真是人比蘑菇多。采蘑菇的时间大都是利用天刚刚亮起来的这段时间,采完蘑菇,也不耽误干其他农活,再者,卖掉蘑菇可以有些小钱够一天的日用开销。所以,蘑菇上市的日子,苍山脚下的村民们,总是全村出动上山采蘑菇。

    我是那个最不会找蘑菇的人,母亲说那些能采很多蘑菇的人都有自己的"窝"。所谓的"窝"就是他们能找到一个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而那个地方又很适合蘑菇生长,这样的人,每天早上都能找满一提箩的蘑菇,并且蘑菇的品质属上乘。

    而有"窝"的人,一般是不会让其他人知道他们的"窝"。在山林中,他们都是独来独往,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走得快和善于发现。

    母亲经常数落我,蘑菇看得见你,你看不到蘑菇。

    每次和母亲上山采蘑菇,都被母亲嫌得体无完肤,自尊超强的我,爬到山上总是自己找自己的,从来不和母亲一块儿。

    有毒的,没毒的,能吃的,不能吃的,卖价好的,卖价一般的.....在山脚下长大的我们从小就能分得清清楚楚。

    卖价最好的当数,我们称之为"见手青"的蘑菇(见手青是一类具有显色反应特征,一般受伤变为靛蓝色牛肝菌的统称,菌肉压伤或手碰伤后呈靛蓝色,故名见手青。)。这种蘑菇,论品像在蘑菇中属佼佼者,蘑菇头长得像红金绒的布,蘑菇杆是黄色,红色和黄色搭配在一起,高贵而典雅,吃味也一流。

    见手青

    早晨,露珠下见手青穿着一袭华贵的袍子躲在茅草丛中,在光线不是很亮的山林里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发现它的藏身之地。所以,在采蘑菇这个行当里有一句话是经常用来赞美那些找蘑菇很厉害的人:这个人的眼睛"尖"!

    我不是眼睛"尖"的那个人。每次下山,在一起大家互相攀比劳动果实的时候,村里的人多是用鄙夷的眼光飘过我的提箩,我自卑到了极点。因为每次我的提箩里上乘品质的蘑菇一般只有四五个,其他都是杂菇,卖不起价钱的那种。

    收获

    9点钟左右,采蘑菇的人们就已经收工,不管采到多少,大家要忙着把最新鲜的蘑菇送到早市上卖个好价钱。由于妹妹还小,我便担负起家里卖蘑菇的活计,刚开始去,不会吆喝也不会招揽顾客,看着别人的蘑菇一堆一堆地卖出去,心里急得直想哭。

    然而比哭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母女俩一个早上辛辛苦苦找来的蘑菇卖出去,这才是正事。村里同去卖蘑菇的有些个大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也会过来搭把手,会给过来买蘑菇的顾客推荐,“您看这小姑的蘑菇也不错的,而且她那么小又不会卖,要不您帮她买点,让她早点卖完回家。”

    同村的大人满脸堆笑着对买菜的客人说着,而我呢就着大人的话用一双可怜巴巴的大眼睛看着客人。

    眼神里满满的都是“买点吧,买点吧......”

    从小学开始历练,到了初中我已经可以独挡一面。那时候已经学会骑自行车,每天早上从山上回到家,简单换洗一下,左手握车右手提箩,2公里的路程十多分钟就能从家里冲到菜市场,赶个大早。这时,那些大人们因为不会骑自行车而要等公交车,在这个时间差里有时候我的蘑菇还能卖个好价钱。

    新鲜、品相好的蘑菇可以卖到猪肉价,卖一斤蘑菇能买一斤猪肉。一斤蘑菇运气好的话,采到那种手拳头那么大、似开不开比较实沉的骨朵,七八朵就能称一斤;如果采到的是手拇指大的蘑菇,一斤称走的估计是已经不知道跑了几个山头的劳动果实。

    因为累、因为苦、因为难,所以,每次卖蘑菇都和买主不停讨价还价,哪怕是一分钱上也要计较半天。总希望能卖个好价钱,而卖了蘑菇的钱攥在手里,却一分也舍不得花。

    有时候遇到爽快的买主,三下五除二就卖完,然后拿上提箩赶紧回家吃中午饭;有时候,卖蘑菇的人比买蘑菇的人多,加上自己蘑菇品相差些,快到中午12点了还卖不完,此时已经是饿得前心贴后背,渴了,菜市场旁边有一口水井,用手捧两口喝,喝水是喝不饱的,只得从攥出汗的口袋里掏出两毛钱买两条“假鸡肉”吃。

    这是一种用面粉做的像油条一样的小食品,因为味道有些像鸡肉,所以在大理大家都叫它“假鸡肉”。而每次卖蘑菇,能吃到这么一两条“假鸡肉”让我感到莫大的幸福,似乎一个早上的辛苦付出就为这两条“假鸡肉”。

    第二天早上不管怎么累、怎么不想去,我又挣扎着天不亮的时候从床上爬起来,然后似醒非醒、似睡非睡提着一个提箩跟在母亲的身后。

    一个暑假下来,采蘑菇挣来的钱不仅可以解决学费,还能补贴家用。经济宽裕、母亲手里有些活钱的时候,还嘱咐我卖完蘑菇顺便买些猪肉回家改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曾经也是那个«卖米»的女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tg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