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的行为被身边的人不知不觉的改变了

我们的行为被身边的人不知不觉的改变了

作者: 聊聊其他 | 来源:发表于2022-10-10 21:09 被阅读0次

    “不要跟xxx玩,他的成绩不好,要多和成绩好的同学玩,知道没。” 我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都有点熟悉,因为这是一句典型的中国式家长话术。虽然这句话不一定正确,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古语有这么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论是这句古话描述的是静态的事物或者说是动态的生物,它都有适应性,因为在一定的时间之后,任何事物都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 虽说人类自身拥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在受到外界影响的时候,有一定的「选择」权(也许会放大其效果,也许会减弱),但即便如此,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作为家长,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 父母的这种举动,其实是主动为孩子选了一个「群体」,而作为群体性动物的人,为了更容易生存,自然就会「融入」群体,而「融入」就是让自己变得跟群体里绝大多数人相似。 我们当地有一句话,「不怕衰,最怕没人陪」,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自己接近群体中的「平均值」,准不会有什么大差错。所以如果某位成绩差的学生在一群优秀的学生群体里面,TA会感到非常不适,更好的做法应该是让TA 融入到一个稍微比自己强一点的群体里,这样既能激励TA,同时也不至于让TA感到一种无法企及的距离。 影响个体行为的参照物是群体,而不是其他单独的个体 我们都知道,对比不同的参照物,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就像开车的时候,当60km/h 行驶中的汽车对比路上的静物或者行人的时候,车上的人会感觉到自己以较快的速度在运动,而当以一辆同样速度行驶的汽车作为参照物时,车内的人会感觉到自己行驶很慢,甚至产生一种静止的错觉。

    但现实中的情况更加的复杂,当人们驾驶在路上的时候,参照物并不仅仅只有一个,我们会同时观察身边多个参照物,路边的静物、周围同行的其他车辆等等。而因为行驶的时候,主要的集中力会放在附近的车辆之中,也就是说周围的车与自己成为一个临时「群体」。 假如这时候发现周围的车辆全部都快速地超越自己的时候,即便我们不看车辆的速度,也会认为自己的速度是不够快,即便你听到导航上提醒说当前路段限速xxkm/h(但没有限速拍照)。但假如行驶的大部分车辆速度跟自己几乎相同,而仅仅只要一两辆车辆超车,那么这时候我们并不会认为需要跟着加速前行。 环境影响群体 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即便自己可以选择群体,但是有些时候群体的行为会受到环境的制约,正如驾驶在某些限速拍照的路段上,这意味着个体甚至是群体在这时候丧失了选择权。 前段时间机缘偶合,有机会跟两位从事医药行业相关的人聊天。当时聊到一点,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会让病人去外面的药房自行购买药物。在我们不了解行业信息的时候,我们的猜测是某些医生会跟外面的药店合作,吃回扣。 但后来他们解释说非如此,原来主要是因为医院的一些制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医生有时候会让病人出去自行购买药品(医生的薪资依然跟开出的药品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非简单的正相关,甚至是负相关)。 恰好前两天去一家私人诊所,对比了体制内医院的医生,这位老中医表现出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不会做出一些像被设定好的行为。 这让我想起了如今我们社会上各种的内卷。相比于五六年前,如今的就业市场的确变得非常的严峻,这就是环境的改变逼迫群体做出了调整。 以前有些人会吐槽「那些坐在前排看电影的人,为什么要站起来看」,但是有时候要想想,是不是第一排那些人被某些东西挡住了,所以他们「不得不」站起来 在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时候个体甚至是整个群体都没有能力去扭转已经改变的环境,更多的时候只能是去适应它。 而那些试图去适应它的人,被称为「内卷」,而那些放弃去适应的,则被称为「躺平」。 但在某些更为严峻的时代,人们并没有躺平的机会,例如生存环境的改变,朝代的更迭和颠覆性的生产技术的更迭等等。

    打破困局

    个体的力量总是小的,尤其是在一个拥有大量人口的群体里。当人们发现仅仅依靠自己力量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会试图求助于群体自身,也就是群体的领导者。 由于人类组成的群体往往都有领导者,而他们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群体里的规章制度,也即能决定群体的行为,所以某些痛苦的「内卷」可以由领导者来终结。

    前几年中国式的「鸡娃」搞得孩子和父母都焦头烂额,这种疯狂式的「内卷」毫无疑问有部分原因是来自环境的改变。我国的义务教育已经基本覆盖全国各地,而且经过多年的实行,绝大部分人已经摆脱文盲的状态,于是乎随着时间的推移,量变终于成了质变。 通识教育普及之后,几乎全部人站在同一条普通的起跑线上,然而在越来越多的技术革新之下和越来越多的考生竞争之下,普通的教育显然已经无法轻易胜出,所以家长们只能在其他方面「制敌」(少儿编程,艺术教育,体能特长),于是乎「鸡娃」便越来越多了。 虽然说「物竞天择」有利于生物的择优生存,但在并非所有的竞争都能带来好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竞争被称之为「恶意竞争」的原因。 甚至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个体之间的竞争对于群体的发展来说,甚至是没有任何好处,例如工蜂之间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所以之前的「减负」措施是一项较为有利的政策,它减少了无益甚至有害的竞争,将更加有利于个人和群体的发展。 说到这里又让再次让我觉得贤能之人当领导者的重要性……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行为被身边的人不知不觉的改变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zo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