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大旱,草木皆亡,百姓无以为食。城中有富人,余粮尚丰。民众欲求其开仓以赈,富人应,但需百姓与其约定,来年需双倍奉还。百姓不应,背后言其为富不仁,不管一城百姓生死。有书生前往规劝富人,人都说此书生乃大善之人。
富人见书生,丰其上坐。书生曰:“今天降大旱与我城,百姓皆难以度日,汝有余粮何不开仓赈济?此举不仅可造福城中百姓,亦可为汝子孙积攒阴德。吾亦将率领百姓为您打造功德碑以流传后世。”富人笑曰:“我已答应放粮,止是城中百姓皆不同意我之要求。吾为商人,非好人。您今上门为百姓求粮,吾不好驳您之面。若取粮之人愿签下三年身契吾亦可予之。”
书生曰:“汝之所为何异于趁火打劫?”富人曰:“无异,然吾为何要做世人所求之善人?吾敬汝止因汝为师者,教授世人,非是吾欲做好人。吾尝于他城以好人之称规范自身,然亦遭人妒,身败名裂,吾所助之人非仗义执言者,反落井下石。后吾思,既不能为善,吾亦难以为恶,那便以本心面世,何必以他人所言之德规范于己身?”书生叹曰:“汝谬矣。”富人曰:“非我谬,乃汝不甚了解人之本性。若不然,汝现可出门告知百姓吾之要求,且看百姓是何反应。”
书生告知城中百姓富人只要求,百姓皆嗤之。书生叹曰:“非是为富不仁,只是早已了解人性为何矣。”
有老者曰:“人皆只知无度索取好人,却不知好人亦会遭难,而好人遭难时却无人助之。故愿做好人之人日稀。”或曰:“尝有人言好人乃疾病,欲要人皆认定肯定,便事事以人为先。常做好人或将丢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