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因为可以自由支配生活费,加上“一入淘宝深似海”,打折、便宜、囤货的安全感……都成为“买买买”的理由。那些看似便宜的东西,实则由于品质低劣或不喜欢,基本只能“压箱底”。不知浪费了多少精力和财力。
后来,看《乔布斯传》时,接触到极简主义。对其倡导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以及“随手拿起的东西,就是经常使用的。随时想到的念头,就是长久思考的。”等理念深以为然。抛弃杂物、杂念的生活令我心生向往。于是,开始极简个人物品。为了极简数量,每看到一件已有的物品就判断可否扔掉,随着丢弃的物品越来越多,甚至给生活造成了不便;为了买到“可承受范围之内最好的”东西,不停地比较,挑选,耗时费力。又陷入了矫枉过正、本末倒置的状态。
这才发现:“扔东西”和“购物狂”都是对物品的过度关注,只不过换了一种看似对立的形式而已,物欲并未减少。在小处打转的时间增多,自然就容易偏离大方向。
极少的用品、节制的人际圈、精炼的生活观念仅仅是极简主义的表征,其目的不只是为了简单、节约。极简主义应该是一种思考方式,是对自身进行再认识,对自由进行再定义。不随波逐流,不被常识影响,向内心发问:究竟什么是我必需的?什么是我真正喜爱的?在明晰之后,用好“必需”和“喜爱”这人生的两大动力源。最终,把对物品的关注转为对自己人生的关注与负责。
摒弃精神和物质的垃圾,确保每一段消逝的时光,都被明确使用,让生命集中于主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