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需要的,真的不是“完美妈妈”,而是有“心力”的家长。
很多朋友会说,我很想做一个好妈妈。但是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为什么总是莫名奇妙地伤害了我的孩子?
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自己。
想做一个好妈妈,想当一个好父亲。一个很重要前提就是,你有没有去认识你和你自己父母的关系,你和你的养育者的关系。
当你看了一大堆育儿书籍,掌握一大堆办法,但是你没有认识你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办法要么只是短时间起作用,要么就是你根本用不了那些办法。
这时不妨问问自己,你是怎么长大的?如果你是孩子,这个时候,你又希望你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你的?
当你这样思考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你可能才能真正的理解到你的孩子。
1
学会表达自己,做真实的妈妈
完美,就像一种限定,既限定了妈妈的角色,也限定了孩子的感受。这里先说一个例子:
有位妈妈以前在陪孩子的时候,如果情绪不好,她会尽力掩饰。
但是,她发现孩子仍然会捕捉到父母的情绪。每当那个时候,自己总能在孩子的眼睛看到不安和胆怯,孩子说话也会变得小心翼翼。
后来,她会直接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心情现在怎么样,是因为什么事情影响了,所以才有了难过、紧张、焦急…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当她这么做了之后,她发现孩子会坦然接受妈妈不好的状态,最重要的是她眼里的不安没有了,孩子也不用小心翼翼了。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需要真实的父母。
如果对孩子确实感觉很烦躁,可以诚实地讲出来:妈妈现在有情绪,不想答应你的要求,这是妈妈自己的情绪问题,不是你的错。
当你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真实地告诉孩子你当时的感受,是因为什么事导致了妈妈的情绪,而不是去指责孩子。
这样孩子潜意识的感受和意识就不会被分裂,也不会被伤害。
当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的时候,孩子以后也就不容易被他人的情绪困扰。
2
拒绝“丧偶式”育儿,不做完美妈妈
经常听到各种来自妈妈们的吐槽:白天在家带娃,辛苦自不必说,晚上老公下班回家,却也和个没事人一样。她忙忙碌碌的张罗孩子的晚餐、洗澡、哄睡,一系列流程下来,娃她爸始终保持一个姿势——窝在沙发里玩手机。半夜里起来几次喂奶、换尿布,她老公睡得和死猪一样,根本搭不上手。
相比于爸爸自身的缺位,妈妈们的错位也是造成隐形爸爸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一些妈妈眼里,爸爸天生就是不会带孩子的料,总觉得他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孩子交给他们一百个一千个不放心,索性就自己一手包办。
“看你笨手笨脚的!”
“不用问他爸,问他也不懂!”
“啥也不会,看他带娃都不够生气的!”
……
每一个隐身爸爸背后,都站着这样一个全能妈妈。她们没有耐心去让爸爸们自己探索,不去包容爸爸们犯下的每一个小错,不给爸爸们主动成长的机会。
一方面抱怨爸爸们当隐身侠,一方面又主动忽视爸爸们的存在。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妈妈越来越累,在家庭中不断错位,爸爸越来越懒,在孩子面前总是难以回归。
拒绝丧偶式育儿,要先从拒绝完美妈妈开始。妈妈不但要允许爸爸犯错误,也要允许自己犯错误,适时从大总管的位置上退下来,给爸爸“上位”的机会,千万不要低估男人的带娃潜力。
3
收起你的愧疚,接纳自己
有位妈妈哄完宝宝睡觉,看她在大床上睡得香香甜甜的,就出房间拿件衣服。刚走到客厅,就听她嚎啕大哭起来。
当时,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出事了,下意识地飞奔到孩子身边。果然,宝宝从床上摔了下来。她小脸哭得通红通红,挂满了泪,一瞬间吓得我像心脏都骤停了。
抱起她来,边哄她边自己的眼泪也止不住流,好在宝宝的身体应该没有摔出问题,只是吓着了。
但宝妈像掉进了负面情绪的黑洞,自责、后悔、心痛、内疚......只觉得自己是个太失败的妈妈。
那晚宝妈守着孩子,辗转难眠。自责的情绪无法排解,破例在朋友圈求安慰。不多一会,下面就有了好几十条留言。
大多都是讲自家宝宝也摔过,一般都没关系,不用过于担心,哪有不摔就能长大的宝宝。
有一个妈妈讲,孩子第一次摔床的时候也是各种自责内疚,想着自己这么细心的人这么能让孩子摔下来呢。但后来又摔了两次,也就不再标榜自己细心了......当妈哪有不出差错的,要允许自己无法面面俱到,内心的平静才能更好地安抚宝宝。
从妈妈们的留言中取暖,这位宝妈才渐渐走出负面情绪。想想看,绝大部分的育儿书都在教我们如何养育孩子,给孩子自由与爱。
却鲜有书是告诉妈妈,如果做得不够好或做不到,那要如何放下自己的心理负担。
育儿路上不可预知的意外太多太多,妈妈不是神,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何况新手上路,总需要时间摸索和适应。
若无法接纳自己的不足,常活在焦虑与内疚中,又怎么能养育出一个懂得自由与爱的孩子呢?
所以,妈妈们,不要因为自己没做到完美而自责,因为你不是上帝。
你永远没有办法防范所有意外,因为精神不可能时刻绷紧;你也永远没办法杜绝哭闹,因为哭闹是婴儿的语言;你永远无法杜绝疾病,因为疾病是通往强壮的路径;更不要奢望娃儿有永远光滑洁净的皮肤,永远金黄并且软硬适中按时按点的大便,和永远定量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因为动荡永远伴随成长左右。
小喵老师说
父母无需完美,但需要不断看到真相,对自己诚实,对孩子真实。
比完美更好的,是真实,是父母真实的面对自我,也是孩子真实的样子被看见。
做合格的父母就好了!
来源:综合网络,仅作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