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此心安放

此心安放

作者: 小虫爱吃米 | 来源:发表于2023-12-03 00:22 被阅读0次

      都说人心不可测,人心会欲求不满之后,心生怨恨,怨天怨地怨已怨人。心之所向,尤为重要。此心能否有安处,取决于你自己。偶尔看了一篇短文,深有同感。

文章中写一位年轻人,在生活工作诸事不顺时,就独自出门旅行,他觉得,旅行能够填补内心的荒芜。世界这么大,出去走一走心胸也许就宽阔了。在比较长一段时间里,他游遍想去的地方,山川河流,繁花美景。喧嚣的、幽静的都一 一体验。繁华的城市,安静的小镇,高楼大厦,简陋茅屋,都历经过。但他越走越困惑。他依旧发现,在夜深人静时,面对窗外寂静的暮色,还是让从前的事情困扰,心不静不宁。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个陌生的城市。在一座桥上休息时,看到了夕阳西下美丽的景色。传来优美的歌声;一对夫妻带着孩子散步,孩子非常漂亮可爱,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远处有袅袅炊烟升起,还有狗吠猫叫……忽然间,他感觉到一切这么宁静安心,恍惚醒悟,自己一直在追求着什么?他写道:“不管走到哪儿,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活着,长大,结婚,生子,养育儿女;走到哪儿都一样,不论东西南北,生命还是生命……”是啊,自己心不静,总被一些琐事困扰,不是想着如何解决,去改变,而是总在抱怨,忿忿不平。心无安处,自然郁结堆积更甚。

文章有一段说得好:“所谓此心安处,应该是说,当自己修修补补把心里的空洞补上之后,在哪里心都是安的。”心,也需要“修补”,没有了缺陷,才会心安,心安了才能体会到生命的乐趣。

关于此心安处四个字,有一个非常美的典故,和苏轼笔下一位美丽的女子有关。苏轼在林语堂笔下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这位满腹文采的人,正是有了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才能在仕途中潇洒浮沉。当年,他被“乌台诗案”差点引来杀身之祸,他的好朋友王巩也受到牵连。王巩被贬到最偏远的地方,所受的惩罚是最重的。对此,苏轼非常内疚。王巩踏上被贬之路时,是他家中唯一没有离开的歌女柔奴相伴左右,不离不弃。

王巩在被贬之地三年,生活窘迫,又失去亲人,已经是心灰意冷。是柔奴细心照料开导他,鼓励他振作起来,结识新朋友,继续喜欢的诗词创作,让王巩重新焕发了生机。三年后,王巩被召回,苏轼与他相聚,发现他容光焕发,风采比三年前更好。而柔奴比起三年前更是美丽动人,歌声更优美。苏轼非常惊奇,像那种苦寒之地,却一点不显得悲伤和落魄。苏轼问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嫣然一笑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心中敬佩,能够在困境中保持着清醒的心,让心安定才有可能从黑暗走向黎明。当然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故乡,有着温情暖日。

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程,总会有迷茫的时候,在短暂的困扰之后,懂得让心有安处,才有可能等来春暖花开。

相关文章

  • 泪光里的声音

    你可知,我心荒凉。 你可知,此心无处安放。 深夜 在荒凉里 煎熬。

  • 《夜微凉,此心何处安放》目录

    内容简介: 原本相爱的顾夜凉和安心,因外部势力干扰而误会分手。三年的漫长时光,究竟会不会斩断两人之间的情愫?三年之...

  • 无题

    无处安放的灵魂。 无处安放的心, 何以为家?

  • 此心此志

    "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那年,他...

  • 『此心』

    《此心》 在缄默里 不要蒙住我褐色的眼睛 我还要 去探望一场无声的雨 在黑夜里 不要捂住我鬓边的双耳 我还要 去倾...

  • 此心

    此心在水声、歌声 此心在脚步声、心跳声 在呼吸声 此心在柳绿花红 在晨光与水流 此心在片刻升起的每一个念头 此心不...

  • 此心

    总是 先于我 先于我的抉择 先于黎明 先于薄暮 先于索求与渴慕 先于所有的辗转反侧 先于莫名的怨怼 先于泪 先于微...

  • 此心

    欲壑难填!贪婪的人性永远填不满,吾深感!予之习惯,便取之习惯。取之不得,便要生仇隙,人性之大恶! 生而为人,活了半...

  • 此心

    敞开自己的心, 去感受一切, 不要畏惧伤害, 阳光照耀之地, 一切皆会痊愈, 只留下, 平静跳动的心脏。

  • 此心

    从前的日子也不好 可我长大了 心思一天比一天细腻 人和事物再也不能如初见般看待 喜欢的人分成了很多类型 遭到了背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此心安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dk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