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有记

作者: 生活两三页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00:08 被阅读25次

                        (一)

        近几日不知为何,变得有点嗜睡,一有空闲,便翻身上床,埋头入睡。睡起来,脑子蒙蒙的,眼神愣愣的,时不时发会儿呆。

        施施然出去走走,坐在街边的石凳上,两眼不对焦,茫茫然的重新打量这个世界。这个状态下,自己变得更加敏感,反应却迟钝。我仿佛听得见云动,看得见水声,抚的着花香,闻的见枝叶。六意之内,念识之外。

        我觉得,发呆是个好事儿,这种状态介于现实与梦之间,它让你身处现实,游于自己都模糊不清的世界,却没有没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在不对焦的视线里,自己仿佛成了世界的旁观者,自己的思维也好像不受控制似的,被困在一个东西里出不来却又有一种徜徉的感觉。总觉得在发呆后,思维清晰了许多,灵感也好像在一晃而过时看清了它的模样。若是周围恰好安静,又刚好是花草树木,那么,这时的世界真的很美。

                              (二)

    小的时候,对于感性和理想是一边儿倾的,对于感情,感觉非常敏感,非常天真,甚至于相信“第六感”或是“传说”“童话”,对于功利之事,因为不懂或是并未建立其价值观,反到没那么感冒。

        慢慢成长,经历渐多,开始注意到别人眼里中的自己,想要改变自己所得以及开始重视起自己的感受,功利之心便开始滋生,蔓延。

        而对于感情方面,二三十年的打磨早已经把好奇消磨了个干净,反到麻木了,只有到了那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才会尝到那堪比天塌的压抑与无助。

        这样几次后,心仿佛被挤压成半个心形,于茫茫人海中吸引着另一半的心形。那两半心形互相契合,对方也都知道,彼此在未知的时间,未知的地点等待着对方。可现实总不如意,越来越强势的理性驱使着他理想的选择了所谓合适的结果对象,理性地缔造了所谓爱情的深厚的羁绊。而留下的另一半心形,或茫茫然地打自己的心打磨了打磨,契合了另一半心,或于理性之中迷失了感性,把自己的那一半心也丢掉了,也或许还在痴痴的等,也或许踢倒了几个空酒瓶,摸起了吉他,仿着宋冬野,唱着——你说你这么多年/你还没找到/一个心动的男人/我说我去他妈的爱情/都是过眼云烟的东西……

                              (三)

    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前提下,意识作为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和不参与物质的组成,可以说是意识是特殊的物质,它给原本产生它的物质和某些外在的物质的存在的意义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意义。

      意识作为物质世界的的主观映象,而物质世界又是绝对运动的,又因为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所以意识处于不断碰撞的的状态下,不断改变着其意识形态。

      从物质世界这一层面来讲,任何物质的运动、组成和分解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到宇宙从奇点到无限大再到奇点,小到小分子的分解再组成再分解,各种物质总是周期性的做着运动。而在意识作用下,物质组成的各种事物,便无时无刻不以回归的姿态的出现。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单就组成社会生活体系的个体来讲,社会的周期性运动作用到个人,便是个人周围环境的周期性运动,在以有利于物质运动再循环的发展方向上,重复出现不同形态,相同意义,不同形态的意识向生活。

        再从意识层面出发,生活的状态总会以回归的运动作用在人身上。

        以时间、经历为X轴,以生活的正负状态为Y轴,以某次主观的平静生活为原点,建立一个抽象的二维坐标系,在对的假设的前提下,生活的函数就像正弦型函数图像相似,不过,峰值并没有那么规律。若峰值偏离X轴垂直距离太大,这就说明生活发生了剧变,在此基础上,偏离时间又太长的话,便可以以偏离曲线的某个与水平线交点最少的水平位置的某点作原点,重新建立一个坐标轴,也就是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我们便是以前进的姿态不断经受着生活的轮回。若是想要打破这种境地,则必须勇敢朝着某一峰值突破去,并始终维持在某一状态下波动。

    有多少人向往着那平静的生活而不可得:可又有多少人想去突破生活的峰值而畏葸不前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呆有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fe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