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读书、写作、实践完美的读书闭环,只有面对主体需要的阅读才是高品质的阅读,才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在农村小学面对着相对贫瘠的阅读土壤,开展主题阅读,也许可以拉开村小阅读之序幕。
主题阅读,只是使得原本就存在着的良好阅读习惯,变得集中、可见。
如前不久组织孩子参加“全民阅读朗读课文大赛”,孩子们对阅读朗读高度热情——在那么热的天,拖家带口、三五成群,积极准备。整个过程能够充分展示阅读成果,也就是在主题阅读中看见了人。这种主题阅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借助节气节日、借助主题活动也可借助生活中的某个片段。如“清明诗文朗诵会”、“我的父亲我的梦”、“早餐的艺术”等等。在慕天举办的“幕天爱阅少年”问卷征集、“最爱阅读的少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幕天阅读案例征集月活动以及“把书带回家”等活动中我们收获喜悦。大大激发了师生的阅读兴趣。
主题阅读能够让读者被“看见”注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最终触发的是读者阅读面被不断拓展。
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是坚持21天就能养成的。每个孩子阅读的动机和需要不一样,这个时间有长有短,没有捷径可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书目和方式有所不同,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不一样。但我们还是可以用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及时总结等方式让孩子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后记】
阅读的水很深,阅读推广的方法和策略有很多,也很经典。个人认为只要符合人性需求的阅读才是可持续的。主题阅读关键是看到“人”,不光学生、教师、家长都需要在阅读中得以肯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