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是指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也指工作系统的组成部分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艺术如何成为一种机制,来影响着世界万千,和各个学科领域呢?在今年的未来研讨会上(The Future Now Symposium),会议指出2017年对于艺术来说是个至关重要的节点。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财政压力使公共资金减少,再加上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可以在网上浏览图像这一功能的影响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艺术机构的重视,因为其在加速传播的同时,也会以同样的速度削减正在隆重推出的艺术品的魅力及意义。但这也不是主要的原因,还有更多现实与非现实的因素“明目张胆”地制约着艺术的发展。比如,如若没有意识地去挖掘培养新兴艺术与艺术家才能,或者在给予了肯定后,却没有给予相应的“对接”,那么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获得生机的可能性微乎甚微,最终得来的恶性循环只能使艺术领域的产业危机重重,并逐渐叠加——缺少多样性的发展,以及不必要的风险规避等,那么最终就会像只剩祥和的老妪,抱着操劳一生而碌碌无为的安全感,频频回首着成为追忆的旧时光。
对于艺术而言,安全似乎就代表着倒退,当高于生活的艺术趋于生活的平静,这也意味着它对生活的革命性影响力也可以忽略不计。艺术可以反映政治,也可以影响着经济,但当这些领域的反作用力远大于它给予的力量时,艺术可以轻而易举地奄奄一息,随之,艺术带来的生活性革命也就可以归为无稽之谈了。这种画面感尤其像韩今谅里的一首诗:
“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只有把你/踩在脚底下/才踏实了”
当然经济与政治并不是这般温柔的恶霸,而是在整个社会氛围下,艺术是“救生艇”上可以最先抛下那箱货物。比如,现今的创意艺术领域中,电影及音乐等行业在经济政治的多重指标的重压下,已处于一种窒息性趋势便是最有力的佐证,量化的成绩单又有多少让人想要触摸的质感。
资金永远是文化领域最不想正视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从大型美术馆到小型画廊,资金和体量要同时考虑的同时,也要以体量规模的容纳程度考虑运营的规划及手段。所以,对于公立的大型艺术机构,政府的支持,再加上理事会的管理是最理想的状态。由此以来,在可以吸引大量的社会企业资金的同时,也能争取到税务优惠的资格。从这一角度讲,政策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在艺术机构成立基金会之时,配套的政策会向企业给予倾斜,而后在基金政策上也会有一定的优待。
专业的美术馆机制当然可以从西方较完善的体制和相对较成熟的发展中取经,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必须和国内的体制相结合,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有一定的海外学术背景的同时,也要具备国内的工作经验,这样一来,思维和办事模式才算是接地气。
但最关键的并不一定是体制,因为在这个处于文化发展“青春期”的关键时期,想要在短时间内用论坛或几次大型会议“研制”出的体制政策来帮扶或约束,也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更有可能的还会出现比作用还要强大的“反作用”。比起国家给出有形的手掌去支撑,倒不如整个行业领域深入的思考这其中的核心价值,即文化行业里的人要明白自己手中事情的涵义,便是最好最稳的一步,有了这样的基础,才会有接下来逐步清晰明朗的脉络,也才真正值得其他力量来佐以扶持,比如政府,比如民间资金。
在英国某市的一非营利美术馆实习后,笔者大致地了解其文化机制的完善,但尽管如此,文化方面的财政预算依然是呈年年缩减的紧张状态。因为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所有的财政资金都会随之上下波动,而文化方面的财政预算可谓是最容易被开刀的一部分。所以,与其对于机制、政策的极度渴望,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如从核心价值的角度出发,真正开始思考自身的原动能。在今年的未来研讨会上(The Future Now Symposium)所提出的问题,既古老又发人深省:什么是艺术?谁又有限定它的资格?
对于视觉美术而言,博物馆、画廊和策展人,随着这些角色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关于对真正艺术的把关、定义和传播,他们的角色和正能正在被了解、重视和理解。
新闻信息来自:*http://www.aestheticamagazine.com/future-now-art-as-mechanis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