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名曰《原来父母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坚强》。文章讲述的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和孩子可以相处的时间,在一天天减少。
我是一个比较恋家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要给父母打电话。无论什么样的节日,我首先想到的是回家,我珍惜着每一次可以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 因为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见他们的次数,也在渐渐地减少。
每一次回家,还在路上,爸爸就会不停地给我打电话,问:“现在到哪里了?”
偶尔,我会用很不耐烦的语气回答爸爸的问题。尤其在人多车厢挤的时候,本来心情就很烦躁了,接电话也不是那么地方便,自然就会很不耐烦。其实,父母盼儿归的心情又何尝不急切?对于父母的唠叨,我们不要烦躁,更不要“拒绝”,而更应该学会接受。
办公室有个跟我同龄的女同事,土生土长的番禺人,她说:有时候我真羡慕你,可以自己在外租房住。这样可以有自己的空间,更自由。我心在想: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我又是多么羡慕像她,每天下班回家之后,就可以见到自己的父母。
去年冬天,爸爸说,家里种了点棉花,可以给我做一床十斤重的棉被,让我带到广州来用。 在这个大城市里,还有多少人家里有这样的棉被?我想已经不多了吧。
同是去年秋天,爸爸到山上给我摘了一点小野菊花,晒干只有半斤,现在很难摘到这样的野菊花了。他说想摘点晒干给我泡茶,生活在广州,容易上火。
可是在我们看来,广州的凉茶铺这么多,去买一瓶喝不就得了么?
隔壁李阿姨的女儿要准备回深圳,上火车前,李阿姨准备了好些水果和干粮,让女儿在车上吃,可是女儿很厌烦地拒绝了,提着一袋子东西,她嫌麻烦。事后李阿姨既生气又难过,跟我妈诉苦。
对我而言,我从未拒绝,生活中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在我们眼里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更不能轻易拒绝。
爸妈认为,家里自种的棉花,打出来的棉被,总要比超市里卖的质量要好;野菊花,是未经加工的,喝起来口感和效果比外面卖的凉茶更好。
无论他们怎么想、怎么做,他们都只有一个出发点:孩子,爸妈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他们只是想为我们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是被需要的。当我们逐渐长大,他们也在慢慢变老,我们可以脱离他们而独自生活的时候,他们却越来越需要我们,这种需要不一定是物质条件方面,或者日常生活方面,更多的也许是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他们总是希望我们做子女的,依旧需要他们,不要拒绝他们。
做为儿女的我们,不要轻易拒绝父母,这也是一种孝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