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我读《传习录》其一

我读《传习录》其一

作者: 北凉乄徐凤年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0:37 被阅读97次

因为《传习录》我一向不敢说自己读懂,整个读书系列,基本都会按照先用已有翻译解析,后谈我自己理解的方式来写,也就是,每段都会分为,原文,翻译,原解,我解四个部分。

==========================================================================================================

【原文】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 一面,或犹未闻其謦咳,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译文】

先生对于《大学》中有关“格物”的各种说法,均以旧本,亦即前贤所说的误本为标准。我刚听说甚觉意外,继而产生怀疑,最后,我殚精竭思,互相对照分析,就正于先生。方始发现,先生的主张犹如水性冰冷、火热炎热一样,即是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会产生疑问。

先生天资聪颖,然和蔼可亲,为人坦诚,平素不修边幅。早年,先生性格豪迈洒脱,曾热衷于赋诗作文,并广泛深入研究佛道两家的经典之作。所以,时人初听他的主张,认为是异端邪说,不予深究。但是他们不知道,在贬居贵州龙场的三年中,先生处困养静,惟精惟一的功夫,已入圣贤之列,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我时刻受先生之教诲,觉得他的学说,刚接触似乎很容易,深入研究就觉得愈发崇高;初看好象很粗疏,仔细钻研就觉得愈发精细;刚接近仿佛很浅显,深入探求就觉得没有穷尽。十几年来,我竟连它的轮廓都未看到。但是,今天的学者,有的虽与先生才一面之缘,有的只闻其名,有的怀着蔑视、恼怒的心倩,就想在立谈之间,依据传说,浮想联翩,如此何能彻底深谙先生的学说呢?跟从先生的人士,听着先生不倦的教诲,常常得一而遗二,如同相马时只注意马的牝牡黑黄,而忽略了能否驰骋千里的特性。因此,我谨把平时所听到的全部记录下来,给诸位同志奉上,以便考核校正,不负先生教育之恩。 晚生徐爱序

〔评析〕

此段为全文之开篇,首先介绍先生之概貌。陽明先生乃古代先儒群体中之一员,亦为代表性人物,创良知之说,开心学之河,打破了宋以来程朱理学一统儒学之局面。其先生之形象、特性与先哲先贤们一样,既有其共性,亦有其个性。先生天资聪慧,是为共性,但却和悦坦诚、不修边幅,亦共性,亦个性,大凡先圣先哲们,其心地祥和,举止随和,处事顺其自然;先生年轻时豪迈不羁,又曾广博于诗文,深研习 佛教和道教的典籍,同样既共性,亦个性,孔子十岁即立志于学,陽明先生年轻的豪迈亦是一种鸿鹄之志向……总之,陽明先生是古代一位既有学术成就,又有君子之德的大儒、醇儒。

【我的看法】

其实这段,一个是对王阳明的形象做了一个刻画,另一个,是表明了王阳明做的事情包括且不限于,对于格物的解读完全摒弃了朱熹的程朱理学解法而回归最初的解法,如果你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理论研究,那么,这段你知道这些足够了,如果你想体悟王阳明的风采,这取决于你自己对文言文的体悟能力,当然,上面的翻译应该也足够了。

============================================================================================================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如《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译文】

徐爱问:“《大学》首章的‘在亲民’,朱熹认为应作‘新民’,第二章的‘作新民’的文句,好象可作为他的凭证。先生认为应按旧本作‘亲民’,难道也有什么根据吗?”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是自新的意思,和‘在新民’的‘新’不同,‘作新民’怎可作为‘在新民’的凭证呢?‘作’与‘亲’相对,但非作‘新’解。后面说的‘治国平天下’,都没有‘新’的意思。比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些都含有‘亲’的意思。‘亲民’犹如《孟子》中的‘亲亲仁民’,亲近就是仁爱。百姓不能彼此亲近,虞舜就任命契作司徒,尽心竭力地推行伦理教化,籍此加深他们的感情。《尧典》中的‘克明峻德’即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即是‘亲民’,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再如孔老夫子的‘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即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说‘亲民’,就包涵了教化养育等意思,说‘新民’就失之于正道了。”

〔评析〕

孔子的仁学与孟子的仁致,其核心都是“爱人”、“亲民”。对他人之爱即为仁,包涵了义、智、礼、信;对民众之亲即为仁政,包涵了教化养育之意。陽明先生的见解显然更合于孔、孟首倡“仁”爱之心曲,辨朱熹之“新”,正先圣之“亲”,功益于后生。

【我的看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实整本大学,都是在细致的论述这十六个字,因此,这个亲字怎么解,实际上,决定了整本大学能够达到的思想高度,王阳明把这个亲解读成了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朱熹把这个新解读成了革新也就是不断地修正对民的要求,我认为王阳明优于朱熹,当然,这个论证可以从我对大学的第一解,和官方的第一解做对比来进行一下粗略的评判。

============================================================================================================

【原文】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译文】

徐爱问道:“《大学》之中‘知止而后有定’,朱熹认为是指事事物物都有定理,它好象与您的看法不一致。”先生答说:“到具体事物中寻求至善,如此就把义看成是外在的了。至善是心的本体,只要‘明明德’,并达到惟精惟一的程度就是至善。当然了,至善并未与具体事物相脱离。《大学章句》中所谓的‘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徐爱又问:“至善只从心中寻求,大概不能穷尽天下所有的事理。”

先生说道:“心即理。天下难道有心外之事、心外之下时吗?”

〔评析〕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陽明先生始终困惑在朱子学说的辨思中,在他37岁那年,终于有所开悟,开创出超越朱学的陽明心学。陽明心学的核心即:“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心即理”即是指心方是“理”的主宰,舍此心外,没有“理”之存在。换言之,无论如何“格物”,其重点都应摆在心上,而不在事事物物上。先生教人处事待物,必先明其理,顺其道,善其德,正其心,心正则事公也。

【我的看法】

这个问题最终定格在何谓定,这个定,可以是规矩,最终是朱熹所谈的天理,朱熹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对立面,所以,存天理去人欲,而王阳明认为,人的品德,对这个世界的善意,以及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人心变得美好的根本,都在人自己选择去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于是和存天理去人欲对应,王阳明最终提出为善去恶,也就是行天理正人欲,对我来说,仍是高下立判。

相关文章

  • 我读《传习录》其一

    因为《传习录》我一向不敢说自己读懂,整个读书系列,基本都会按照先用已有翻译解析,后谈我自己理解的方式来写,也就是,...

  • 《传习录》了了事儿

    文 | cavie 会有几种人会想撕我 因为这个题目,《传习录》- 其一者,盲目崇拜,根本没读,只是听闻,盲目觉得...

  • 王阳明之“知行合一”

    想了解心学,须要读《传习录》。 01 想了解王阳明心学,须要读《传习录》,且要读多遍。 有人讲,《传习录》不过是白...

  • 学习《传习录》一

    学习《传习录》一 现在开始读(明)王阳明的《传习录》(思履主编),以前读过,不太认真,这次读,首先把意思读通。意思...

  • 2017-07-12

    今天开始读《传习录》。

  • 读《传习录》第二十三天

    今日,我补读《传习录》之陈九川录。 昨日诸事繁杂,故而没有完成作业,是月读《传习录》以来的第一次,心里...

  •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感

    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感 读明朝王阳明的《传习录》,感觉博大精深,既有《论语》的主要内容,又有很大的飞跃...

  • 如何才能将事越做越容易?走近先贤王阳明之七十九

    《传习录》黄以方录第六篇见图: 不管是读《道德经》还是读《传习录》,我都曾写过一些讨论做事要努力坚持的话题,所以今...

  • 读《传习录》第十天

    今日,我读《传习录》之《钱德洪序》。 《传习录》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已经读完了,感觉不错...

  • 《传习录》是我心中的一盏灯

    我所参加的读书林第九期《传习录》共读班近日结束,这已是我第四次参加读书林《传习录》共读活动。首先仍要十分感谢子林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传习录》其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jy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