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人的血脉中。几乎每个人,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背诵唐诗了。
唐诗有韵律的美,相同的字数,同样的韵脚,铿锵的音调,诵读时既朗朗上口又不乏音调变化的美感。在小的时候,我的父亲让我背诗,我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
大了一点后,我发现诗词不仅有音律的美,她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一夜春雨,零落了花儿,我们会想起“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冬天下雪了,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我们可以记起谢道韫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小故事。就连养蚕这件事儿,南宋词人辛弃疾都帮我们写好了“陌上柔条破初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春天在哪儿?他告诉我们:“春在溪头荠菜花。”原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事事都是诗意,都可以这么美,这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后来,我度过了更多的时光,有了更多的知识,经历了更多的事情。我也知道了许多诗人生活的时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我明白了诗词离我们很近。诗歌让我们体会到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我们懂得了怜悯之心,懂得了家国大义;使我们学会了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得意或者是挫折。
李白遭遇磨难时能不忘初心,永怀希望,写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一贫如洗,爱子夭折,他却能由己及人,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千古名句。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九死一生。几番贬谪,甚至在62岁时被贬到了儋州,即当时尚处于蛮荒之地的海南岛。在衣食无着的环境中,他还在勤奋创作诗歌自娱,并著书以为乐。东坡还豁达的写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诗词中有大自然,有文学,有历史,还有哲学。祖辈们留给我们的珍宝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我的孩子刚学会说话我也教他背诵诗词,听到他用稚嫩的声音悠悠诵读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我仿佛听到了到了纯纯的稚子之情,穿越千年,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回响。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三岁多时,有一天,小小的他骑着摇马大声吟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这一刻,我心中仿佛被细雨滋润,格外柔软。
孩子大了,他喜欢了豪放派的诗词。他爱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放不羁;仰慕苏东坡“大江浪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激昂;忧伤于陆放翁“身在沧州,心老天山”的千古悲鸣。
他说要做一张书签,一面写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另一面写上“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想以此来表示他对前辈们的崇敬之情。
他深爱戚继光,自己为戚将军填了首词以抒发他的敬仰之情,与对其遭遇的不平慨叹。
“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我的孩子能在诗词的路上越走越远,希望有更多的孩子爱诗词,学习她,吟诵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