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昨天被锁的文章,改了一下 重新发送。
被网上一则消息惊到了。
一对夫妻,就为了想要一个健康的男孩,就不顾自身局促的物质条件,接连生育8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9个月。
社会如此进步,居然还有人抱着“重 男 轻女”的执念不放,令人费解。
说说身边的事。
我小时候,政府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一般人家都有好几个孩子。
东墩的苗家生了七个男孩,好巧不巧,东墩的孙家生了七个女孩,人称“七仙女”。
孙家距离我家仅仅隔着一座小木桥,我对他家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
孙家父母重 男轻女,在生下老四老五之后,生男孩的想法更迫切,于是一鼓作气,接连生下六七八九四个女孩,一共“九仙女”,直到生不出来才罢休。
孙家妈妈是个外地人,经常听她侉呛蛮调的骂孩子,嫌弃之情毫不掩饰,一条小街都听得到。
左邻右舍也是如此,提及苗家七个儿子,人人表现出羡慕与夸赞,说起孙家的九个姑娘,要么叹气,要么摇头。
苗家家境不错,七个儿子也争气,相继离开农村,读书的读书,经商的经商,都在城市扎下脚跟,苗家父母那叫一个骄傲与满足。
孙家父亲知书识礼,在乡里担任公职,他的九个姑娘,除了老四生病离世,其她八姐妹也都混得不错,相继在上海和苏南安营扎寨。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苗、孙两家的父母都到了耄耋之年,颤颤巍巍,行动不便,谁也逃不了这一关。
这几年,我经常回乡下,见苗家父亲坐在轮椅上,一个陌生的男人面无表情地推着他,在小街上机械地走来走去,全程没有交流一句话。
哥哥告诉我,苗家七个儿子凑钱请护工照顾老苗,钱是给得不少,却很少有人回来看望老人,吃喝拉撒都是护工说了算。
孙家却截然不同,健在的八个姑娘虽然也都在外地,但是轮流回来照顾父母,从不假护工之手。
我经常去孙家串门,二层小楼宽敞明亮,窗明几净,人来人往,在家的女儿每天都要把老孙推出去晒晒太阳吹吹风,见到熟人,总要主动地打招呼,老孙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
我的哥哥嫂子常常感慨,姑娘儿子一样养父母,甚至姑娘比儿子还贴心细心。
放眼周围,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姑娘往往把父母照顾得非常体贴与周到,当然,也不能走极端,就此认为儿子不如姑娘。
当然,上面的苗、孙两家属于个例,不具有普遍性,有的儿子特别孝顺与周到,做得比姑娘好,对老人照顾得是否周到与细致,严格来说,跟是男是女没有关系,主要跟个人的品性和素质息息相关。
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男人与女人,各有优点和不足,在对社会的贡献上,不分彼此,男女具有同等的价值,男女同样重要。
时代发展到今天,男女都一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那些“姑娘不如儿子”的陈腐观念早就应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