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神,你可以具体想象成是退伍的将军,前清的格格,英国或日本没落的王室成员,甚至是当代的过气女明星。他们有着如下的共同特点:
一、他们“当红”的时候,享有特权:比如将军手下可以有多少勤务兵,格格,王室成员啥的都是纳税人在供养,女明星有一线的资源,艾米莉不用交税,当年的种植园主,也有大批黑奴在做工。
二、普通民众对他们尊重,敬畏(不管是不是出于内心……有的时候出于阶级差异,或者习俗,或者惯性,当然也有实力原因),但同时,他们在普通民众眼里神秘,不接地气,更像一个icon而不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近代八卦,现在小报新闻的渲染对象。
三、一旦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也就是这些神“没落”之际,首先,他们就成为了前代遗民,或者说是活人标本。和平年代不再需要将军,废除了帝制的国家,格格也成为了挂名的贵族而已(而且她的下一辈肯定是平民了……),何况艾米莉还没有下一辈,旧世传奇到她这里,可真的走向终点了——活人标本也没有了嘛……
此时,普通民众对他们的感情也相当复杂,而且会夹杂大量个人的心理投射。希望看到他们接地气的一面,比如明星衰老,素颜,变胖,前清格格衣物陈旧,家里(刚想说外卖盒子扔一地,又发现穿越了哈哈……反正差不多这个意思~)以证明“他们也没有那么了不起”,但由于惯性,还是会残留对他们的敬畏之心。同时,怀旧的人会把他们符号化,希望自己心目中的符号,哪怕是落魄了,也不要塌房……
四、若用这个原型来套用艾米莉的故事,可能许多情节就会得到颇合理的解释:
1 将艾米莉比作纪念碑——即旧时代仅存的活人标本。
2 艾米莉在世时是传统,是责任,是关怀,是小镇人世代相传应尽的义务——比照英国皇室贵族,全国的纳税人都对他们尽义务白养着他们,因为他们是传统吧,身上总还带着点日不落帝国的影子吧,毕竟英联邦国家好多货币印的都是英国女王的头像。
3 新思想官员上门要税被拒无果——没落的神总还有余威在。
4 艾米莉外貌描写像死尸——这很明显了,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活人标本嘛。
5 臭味事件让小镇居民觉得这是高贵家族与尘世的联系——小报不是总爱报道什么王菲给窦唯倒马桶嘛……就喜欢津津有味女神“接地气” 的一面……
6 你会当面指责一位贵妇有难闻气味吗?——你会当面指责一个前清格格又脏又臭吗?估计即使人家落魄了,你当面撞上人家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打个千儿请安吧……
7 臭味事件才让小镇居民真的为艾米莉难过——敢情之前的poor Emily都是虚伪的,前清格格死了父皇不难过,和平民谈恋爱被甩,不难过(那时候平民无非是八卦看热闹的心态),现在格格精神崩溃,生活一团糟了,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回格格真不行了(真没八卦可看了……)
8 艾米莉刚看上北方佬时小镇居民还挺开心——就好像自己的爱豆有了绯闻对象时,粉丝也很开心(又有谈资了……)
9 时间长了,小镇居民说艾米莉跟北方佬约会是忘了贵族品德,极力想干预——就好像自己爱豆马思纯爱上了摇滚不靠谱下头青年,再这么下去,岂不是给粉丝丢脸,让粉丝感觉自己爱错了偶像?!这可不行,各种看衰!劝分!“可怜的马思纯……”“傻白甜的马思纯……
10 艾米莉却不惧世俗——这是没落的神最后一次试图融入新社会的机会了。
11 艾米莉被误认为要自杀了,小镇居民却说这样最好——希望自己的偶像,自己的神,宁愿死也不要塌房。(哪怕自己塌方了,偶像都得代替自己的底线不能塌!)
插播一句:神有特权,但真的不好当,没落的神更难!没有人把你当人看(就像明星,流量是红利也是反噬,你就是拍通告时的样子,没人把明星当普通人理解,处理。过气明星更惨,不上不下的还不如一直是个普通人。)也没有人真正的爱没落的神,真正为他们着想。
12 艾米莉要结婚了,我们反而高兴,因为两位堂姐比艾米莉更具有格里尔森家人的气质——估计是两位堂姐更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这里也是最难理解的地方,尤其是和上文艾米莉被误认为要自杀,人们反而说这样最好的那段相对比……
我只能这样理解——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时范爷偷税那么多,咱觉得就登峰造极了,可是后来的郑,威亚啥的偷的更多,十几个亿,我们顿时觉得范爷不算啥了,甚至有些人还怀念起了她当年的红毯时代……所以镇上的居民反而和艾米莉站在一起,要把她两个堂姐赶走了。
13 其实就算结婚,比如马思纯真的嫁给了摇滚青年,在粉丝眼里也不过是个终极大八卦而已。小镇居民连劝分都不彻底,一方面说明平民对贵族干涉的力量其实挺弱,另一方面也说明平民根本也没想干涉到底——就像我上文所说,没有人真正爱没落的神,真正为他们着想。一切都是普通民众的心理投射的变化。
我认为镇上的居民其实一直以为是北方佬抛弃了艾米莉,所以当艾米莉后来闭门不出,甚至有臭味事件的时候,才会真的开始有些同情艾米莉的一蹶不振,觉得他爸爸终究还是暗中诅咒到了她(谁让她爸爸一直赶走合适的求婚者的,这下反过来了吧,这么下头的北方佬,竟可以是抛弃艾米莉的一方!报应啊,可怜的艾米莉)
14 文中众多的矛盾之处,一部分是艾米莉自身的矛盾,时代的矛盾。更多的是小镇居民心理投射的复杂多样。捧红明星和捧杀明星的,往往是同一拨人,乌合之众就是这样善变,不定,摸不着头脑。福克纳也许也没有立场,或者至少在文中不给出明确的立场语,他就是展示了这种复杂的人心人性,并将玫瑰花献给了艾米莉——没落的神。
神的时代结束了,平民狂欢的时代到来。
然而,就像文章开头写的艾米莉的房子,工业风一定就好吗,田园风一定就落后?我想也不尽然……失去了神的传统,我们至今似乎仍在寻找一种可替代的精神方案。玫瑰仍在献祭,死亡超越一切,答案飘在风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