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看完东浩纪的【动物化的后现代】一书,对御宅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御宅族系的作品以日本为主题居多,大量使用日本式的表现,消费着日本,大多数人认为御宅族系文化是日本独有的次文化。【御宅族学入门】一书中,甚至提到,“御宅族是日本文化的正统继承人”’
作者认为御宅族系文化不是成立在日本传统文化上的,而是成立于传统被消灭之后。事实上是二战日本战败后,战后50年代到70年代从美国进口而来的次文化。80年代之后的动画许多被认为是“御宅族的”、“日本味的”特征,其实是把美国进口的技法加以变形,“国产化”“日本化”,并将其结果经过肯定的反思而产生的,脱胎于美国创作的“动画”,朝往拥有日本独特美学的领域成长。
话说的好听,其实我自己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不过是因为,二战失败的日本,当时的经济贫乏,而当时美国的那一套写实主义动画,费时费力,日本没有足够的经济做这一套,无奈而下才将美国的全动画国产化为有限动画。是受限于制作环境的举动。只不过70年代后的日本动画业,涌现出的动画创作者们,积极接受这种贫乏,一边将有限动画、循环动画、bank system的极限当成前提,一边组织出有别于美国动态美学的作品魅力。
战败的日本,取自美国的动画,东浩纪大胆提出,御宅族系文化存在的背后,隐藏着日本人决定性地失去了传统自我认同的残酷事实。在御宅族系文化的底层,潜藏着一股复杂的欲望,就是利用美国生产的原料,重新塑造战败后曾失去的美好日本。于是你会看到在动画中,日本的巫女,穿着国中制服,念着占星书,手中拿着魔法棒,还能使用超能力。
东浩纪将御宅族系次文化群体分为三个世代,以60年代前后出生为中心,十几岁时观赏【宇宙战舰大和号】与【机动战士高达】的第一代;以70年代前后出生为中心,十几岁时享受了由上一代创造、已趋娴熟与细分化的御宅族系文化的第二代;以及80年代前后出生,当【新世纪福音战士】引起风潮时正好是高中生的第三代。
东浩纪的所谓“动物化的后现代”,其中后现代是指70年代以后,更多是指第三世代及以后的御宅族。动物化是指后现代御宅族的“动物性”消费。
这里作者提出了2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大冢英志【故事消费论】的故事消费,一个是作者提出的数据库消费。故事消费指的是,无论是漫画或手办,不光是商品本身被消费,而是在商品背后,存有的“大叙事”或是秩序的部分,其实受到消费的,并非一个个“戏剧”与“物品”,而应该是隐藏在背后的系统本身。不过因为系统(大叙事)本身并不能拿来卖,所以要取其中一个片段的情节,也就是一集的戏剧,或是一个“物品”来呈现,使消费者愿意消费。而数据库消费,数据库是一种情报集合体,御宅族的世界中,各个角色的资料被搜集、分解并归类于数据库中,里面没有叙事、没有深度、甚至没有内容、只有萌要素这一“纯粹形式”。将数据库中的各种“萌要素”进行拼凑组合既能得到一个具备萌要素的人物角色,数据库消费者希望得到的有效情感满足是通过将各种“萌要素”进行组合而实现的,我个人认为,数据库消费实际上说的就是角色消费,消费的是作品的表层,故事消费,消费的是作品的深层,是作品的故事、世界观。
从“故事消费”到“数据库消费”,也就是如今人物的魅力远胜于作品的故事本身,东浩纪认为以【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出现为代表的御宅族文化将消费者的关注点从“叙事”转移到了“形象”上面。以前的御宅族因为故事而感动消费,现在的御宅族为了人物萌而感动消费,作者认为这样的消费行动非常符合“动物性”。
人类和动物之所以不同,在于能够拥有自我意识、并创造社会关系,人类不仅存在需求,也存在欲望。需求可以因为欠缺被填补而满足,而欲望因为间接主题结构的存在,欲望本质上需要他者,而且欲望永远不会结束。而御宅族对大叙事(故事消费)的欲望已经轻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追求更有效率便能达到情感满足的萌要素。这不存在欲望,只有需求,从“欠缺——满足”的线路闭环,不需要他者,所以说这是一种动物性消费。
不知不觉写了好长的读书笔记的,这本书还有好多深奥的内容没写出来,明明是写御宅族的书,但是实际读起来还是挺难啃的呢,毕竟次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谈论文化,书中势必会结合当时的社会形态,等下次智商高点的时候再读一次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