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思故事会
第82期:百世之师王阳明

第82期:百世之师王阳明

作者: Rocky德智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21:51 被阅读0次

    第82期:百世之师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

    生而不凡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

    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王守仁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幼年的王守仁,有着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年少有为

    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

    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步入仕途

    弘治五年,王守仁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与

    胡世宁,孙燧同榜中举,其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

    被贬悟道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

    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

    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

    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思想成就

          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人物评价

    当年明月: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82期:百世之师王阳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ns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