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文化即指支撑、孕育、滋养了中国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博大精深是其枝繁叶茂、根脉深广的一个重要因素。巴蜀文化作为长江流域上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也依托着水源、气候,在被高山和高原环抱着的四川盆地里萌芽生发着,成为华夏文化里一颗既独具特色又与旁支相映成辉的璀璨明星。
从“巴蜀文化”这个称号来看,我们很容易了解到这是一种以成都(蜀),重庆(巴)地区为中心区域的区域文化。但事实上,在战国时期以前,巴和蜀并非一个统一整体,甚至巴文化和蜀文化也各有其特色,互不相同。在《华阳国志·巴志》中的“巴有将,蜀有相”一句就精辟地点出了巴文化和蜀文化之间的差别——巴地民风剽悍,多出将领;而蜀地民风好文,常有宰相之材。直到战国时期,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秦一》中才出现巴蜀连称。巴蜀合称并不是一个简单称呼习惯问题,这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的两支文化互补交融和认同统一的结果。一叶知秋,从巴蜀文化的融合中,我们也可以见得华夏文化多源一脉的伟大包容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