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是一场修行,总是在不经意的某个时刻,你会悟到点什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也是一条不断醒悟之途,贵在一个字“悟”。
《金刚经》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但其中之意,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参透。即使领悟,受持之人也是寥寥无几,更别说什么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
你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若说上述境界过于高深,那接下来换个你我都能懂得,大众方便理解并且值得思考的角度来聊聊“放下”二字。 在这喧闹嘈杂的世间,人人都在寻求解脱的方式,但到底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解脱呢?是逃避一切,还是看破红尘,又或是隐居深山?难道就不能在这浮躁的尘世中做一名清醒自在的俗子?
自古望闻问切,治病救人,讲求的是以辨证论治为根本,找准病因,方能对症下药,降伏心魔亦因如此。我们时时刻刻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日日夜夜所寻求的又为哪般?只不过是内心深处对物质与情感的我执罢了。
“我执”到底从何而来?又该如何放下?
一个人的性格,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都和早年间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同样对物质与情感的匮乏和渴求也深受着童年时期和原生家庭的影响。
即得不到的才是最想要的。
例如,一个对物质过于追求,把金钱看得很重的人,从小所生活的家庭环境一定不富裕。
再比如,一个人总爱患得患失,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亲密关系有着较高的憧憬与向往。那这个人很可能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过父母足够的认可,以及原生家庭中和谐而健康的爱。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对于“我执”的根本来源就在于,为了填补自我内心的空缺。而它就犹如一个黑洞,不仅无法将它填满,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导致在痛苦中不断地挣扎。我们到底要怎样才能从这“我执”的泥沼中挣脱出来,彻底放下,活出真我,做一个洒脱随性的自己。
这世间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是用最简单的方式便可以解决的,只是大多数人被这纷扰繁杂的世间偷走了灵魂,扰乱了心灵,蒙蔽了双眼,以至于忘记了最初本该有的样子,何谈“明心见性”。
你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若想解脱,就两字“接纳”。接纳自我,接纳自我本身的不足与缺陷,接纳自我的一切。“悟”,乃“心”与“吾”之结合而为一体,讲求的是:读懂自己的内心,洞察心体的变化,接纳心中的情绪与想法,保持拥有一颗不受困扰的初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学会与心灵对话,与灵魂沟通,认清苦苦追求所放不下的那份“我执”的根本原因在哪,然后试着与它和平相处。接纳自己的一切从过去开始,不要活在过去无法自拔,只有摆脱了过去对自我的控制与影响,方能活出那个洒脱自在的真我。
我将世间之人大致分为三种:智者、愚者、痴者。智者,乃不必多说,即了悟世间事,生得清净心,自由穿梭在这尘世间,宛如一股清风,悠然自在。愚者,则深受着过去的操控,以及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中,苦不堪言,但自己却往往是一边连声叫苦,一边又乐此不疲地追求着那份执。痴者,即懂得自我内心,也知探究其根本,就是无法接受与改变,使得自己终日在痛苦中不断地挣扎。
智者,自然是人人都向往的境界,也是本该应有的状态,只是在当下竟显得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愚者,四个字“执迷不悟”,不知道穷其一生所苦苦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根本原由在哪,也不去审视与思考自己的内心。这种人多吗?我不知道,也不好说。痴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也知道去探究和洞察“我执”的来源以及内心真实的想法,但就是无法接纳与放下。一边清楚地认识到一切都是虚妄,只有破除了那份执才能得以解脱。但一边又不能接受,不能接受自己的过去,不能接受当下的自我,不能放下那颗空缺已久的心,于是便只得苦苦挣扎。想必,这样的人不少吧!自己,便是其中之一。
好了,说了这么多,但并不代表要做个无任何追求,无所为的人,只是要分清欲望与信仰的区别。欲望只是为了要填补自我内心的空缺,从而获得满足感(实际上永无止境)。而信仰,则是因为喜欢和爱而为之去努力与奋斗,别无他求。欲望,即便能够使人获得短暂的满足感,但在满足过后,其实便会发现根本不值得为之而苦苦地追求。实际上又得到什么了呢?真的满足了吗?信仰,是无论为此付出多少,不管怎样艰辛都会让人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从未有过后悔,无论结果如何。
你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追求过程中,快乐大于痛苦便是信仰,若痛苦大于快乐那便是欲望。
这世间,最好的爱与智慧永远都是自给自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