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有人说,凡是把书读过一百遍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大器的。从小到大,我几乎从来没有读书有阅读过一百遍的,别说阅读一百遍了,就是阅读十遍的书估计几乎也找不到几本吧。
我读过的书,基本上就是读过一遍就放在一边了,很多人说我读书是囫囵吞枣。但是,我觉得读书,涉及范围广,能够了解更多。
书籍,对我有精神上的需求。父母那一代人,知识有限,接触面也不广,对于外面的世界也不熟悉,见识远见有限,思维的格局也只停留在他们的那个年代。
父母把我们送进学校,读书学习,为了就是摆脱文盲,可以在老一辈的基础上,弥补缺憾。
读书,识礼仪,明事理,懂礼貌。可以尽可能摆脱了有勇无谋,摆脱了野蛮,逐步走向文明。
书籍,带给我们不少见识,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在学生时期,由于家庭背景原因和所接受的教育局限,所阅读的书籍也有限,对于自己的状况,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限。
学生时代,面对课本和一大堆资料,每天只是应试。课本是法律公文,但是课本的知识面也有限,自己的知识面不广,理解能力也有限,也不能应付考试。
虽然书反复读是最好的,但是自己没有那个耐心,而且即使勉强读,也是心不在焉的状态,也是在耗时间而已。
所谓多读,除了对于内容更加熟悉之外,更多的在于,是需要有开阔新知。而且,如果对书中的内容因为知识受限,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书里的内容。
如果真的这样,那即使是读得遍数再多,也不能够真正清楚书里面到底在讲什么。所以,只能够先放一放。只有,阅读过更多的书籍之后,先前阅读过的书其意不说自明。
这样,就可以考虑是否决定把先前阅读过的内容翻过头来看看。
要想得到精神上的真正满足,阅读的书籍,也需要知难而进。多读不懂的书,而且也要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会更加充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