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尚未上映,以下内容纯属笔者推测,不喜可喷。
主要改动一 主角之变
原著小说的主角是空海,自日本求佛法而来,卷入当时的大唐迷事之中。通篇看来,这是日本作家的视角。有意思的是日本版的预告名字是《空海》,可以推测是照顾市场的考虑,但明显空海是故事走向的主导,大抵不太会改变(也可能将部分空海的想法改成是白居易的想法,从而达到某中均衡)。看中文预告,白居易戏份和空海几乎相同,这应该是改编的核心部分。在原著中,跟空海同行的是日本儒生橘逸势,这是一个普通的儒生形象,只能说是烘托大唐文化和主角空海的绿叶。而他在预告中是消失了,可见编剧应该把他换成了白居易。白居易亦为儒生,而在预告中,其身份又变成天子行止,成为卷入故事的引线。儒生橘逸势的消失并不是因此遗憾。两主角的智慧碰撞,应该更有趣。而白居易代表的中国的文化也得以彰显。
主要改动二 情节取舍
在原著中,妖猫的出现主要集中在开头,而后的很多篇幅是白龙操纵下的蛊咒,作俑,以及屠杀动物下咒之类。这其中有的部分可能在审查制度下简化或略省。毕竟取名《妖猫传》,可见猫是要抢戏了。在演职员表中,重要的黄鹤,以及马哈缅都及他三个女儿都未出现,可能会对这部分进行省略。而故事的另一主线,就是宫廷斗争,王叔文,柳宗元,韩愈等主要历史文人的出场可能会有所描绘。在原著中,一切的祸端起源于作为平民时的黄鹤和玄宗之间的矛盾,是个体与集体皇权之间矛盾的剧烈反应,这也算是陈凯歌一贯的主题了。作为一部表达爱与美的作品,美好的过去应该是浓墨书写的,预告中精彩的极乐之宴,应该是还原大唐盛景的重头戏。李白,阿倍仲麻吕也是这些场景里的人物,戏份不见得多,但是精彩。而在原著中多次出现的幻术和下咒,也必然在电影中有所展示,令人期待。
主要改动三 主题变幻
原著中以空海为主角,滔滔不绝的儒释道大论,终极还是佛。透过爱恨看到佛,透过纷争看到佛,一切归于佛。而到了陈导这里,佛必然是其一,爱与美成了主题。毕竟佛,不是每个人参透的,而爱与美是可及的。空海关于佛的理论可能会有所论述,但不会太多,毕竟,故事线索复杂,也容不得那么多空闲。正因为爱与美主题空而大,如何收尾成了电影成败的一个重要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