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最初打羽毛球时,曾跟一位专业的羽毛球高手说,你们专业选手打球一点意思也没有,光捡球了,像我们连网都不需要的业余玩家,只管把球打过去,不管高低,不管姿势,一直连着打,当时那位专业选手,对我的自我得意,只是笑笑没有接茬。后来慢慢学了些打羽毛球的规则和技术之后,越来越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才发现以前是多么的无知和可笑。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喻总觉得自己驾驶汽车比别人要好,单位很多的领导的水平不如自己,这些就是所谓的达克效应吧。
一、什么是达克效应呢?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我感觉良好”、“无知者无畏”,或者“自视甚高”,而在学术上,“达克效应”的定义是: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至少会把自己的能力评价在平均水平以上;而能力较高的人,则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达克效应是由两位学者发现的,一位叫邓宁,他的英文名是D打头,还有另外一个学者的名字是K打头,所以大家就把D和K放在一起翻译成“达克效应”。 有关达克效应的后续研究还有很多,其中的一点是:“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产生对自己过高的评价。” 请想想自己: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比你的上级更优秀呢?甚至觉得就是和上级的上级相比,你也不差呢?因为你的自视甚高有可能就属于达克效应。
二、为什么会出现达克效应呢?
这与每个人评价自己时所选择的基准有关。如果要是上帝来评价每一个人,上帝会综合所有人的信息来评判,但我们不是上帝。每一个人在自我评价的时候,首先调出来的是自我信息,也就是先想“自己怎么样”,然后再用自我信息作为基准去评判他人,评价“别人怎么样”,所以评判基准的不同,就容易产生出自己能力很强的错觉。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每个人在自己相对比较低能的领域里,对别人的真正能力是缺少信息的,因为你能力低,你就不容易了解比你能力高的人,所以很多别人厉害的地方你也认识不到,而且进行评价时,最容易唤起的往往是你的长项,而你去比较的是别人的短项,这么一比就容易比出自信。
三、如何避免出现达克效应?
学会从他人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努力从他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要知道做人远远重于做事,做人的功夫就在于是否能在别人心目中建立起良好印象。做人,更能决定人这一生远行的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