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为什么会害怕改变?

我为什么会害怕改变?

作者: 华姐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3-12-21 13:01 被阅读0次

    面对行业的日益下行,每天都在扪心自问,你要去选择一条不清晰、不确定、缺乏保障的创业之路吗?

    看到定投人生课堂很多小伙伴在做美食轻创业,还有建设各类知识星球,读书群,创富圈子等,都在慢慢的在做自己的事业,我就在想,我能做什么。

    可气的是,想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卡住了,几十年的打工生涯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1、风险的厌恶

    如果有两个选项放在的面前,一个是可以直接拿走一百万,一个是有50%概率能拿走一千万,你会选哪个?

    很多人都选择前者,为什么?

    因为“确定”!

    这就是著名的“确定效应”。

    它是由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它说:当人们面对确定的小收益与不确定的大收益时,一般都会选择确定的小收益。

    换句话说就是,当人们处于收益状态时,大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现在的工作,是确定的,即使收益没那么大。而辞职后要去转换的工作、自由职业或创业,即使可能的收益会很大,但也是不确定的。

    所以,根据“确定效应”,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而如果知道了这种心理倾向,你就会明白,它只是一种心理作用,而它并不意味着最佳选择。

    2、身份的焦虑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就是《身份的焦虑》。

    阿兰德伯顿说“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我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

    这就是“身份的焦虑”。

    一旦失去了企业的舞台,职位的光环,那么我到底是谁?谁又在意我?

    以前,我可以说自己是**公司**负责人,而以后呢?我又该如何介绍自己?

    真的是实实在在的身份焦虑。

    那么,它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

    它由两个因素所造成,分别是:“渴求身份”与“势利倾向”。

    “渴求身份”说的是: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

    换句话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与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因为“渴求身份”,我们会将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建立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之上。

    所以,如果大多数人认为离开一个稳定工作是一件很蠢的事,那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辞职的。

    “势利倾向”的意思是:我们嫉妒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所以,“势利倾向”会让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不去与周围相近的人进行比较。

    当比照群体里有人买了更大的房子,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房子不够用了;当比照群体里有人在春节期间去欧洲自助游了一圈,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云南之行索然无味了。

    当我们拥有的比我们“比照群体”的更多更好,我们就会觉得安全;相反,我们则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努力达到他们的水平。

    然而不论是哪一种,我们都有明确的参照系,这种参照系会带给我们身份的认同,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感。

    离开公司,去做自己的事,就意味着得去对抗或消除这两种身份的焦虑,当然是很难的。

    3、体制的安全

    《肖申克的救赎》里说,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Brooks在出狱后获得了每个人都无比珍视的自由,他会就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谁知结果却截然相反,在离开了监狱这个体制后,他反而无所适从,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与生活的目的,最终自缢而亡。

    从本质来看,每一种能提供一定安全感,同时又将自由限制一部分的都可称之为“体制”;当我们长久的待在其中,就会跟不上外面的世界,从而适应力会被不断削弱的都是“体制”。

    所以,欧美外企是体制,日本企业是体制,台湾企业是体制,私营企业是体制;就连婚姻、家庭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又何尝不是体制。

    当然,每一种体制的体制化程度会有不同,有的特别重,有的比较轻。

    所以,每当我们想要走出高墙,冲破体制的时候,都能“准确”而”生动“的预测到体制外的可怕。

    于是,我们便会选择继续在体制内待着,因为体制能够带给我们确定的安全感,而体制外的世界则是被不确定与恐惧充满。

    当想要辞职、冲破体制的时候,恐惧感立刻像潮水般涌来。

    4、金钱的匮乏

    很多高收入人群其实在离开企业前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财富积累,但仍然觉得有金钱方面的匮乏感。后来意识到,金钱的匮乏,未必是真正的匮乏,相反,它只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感受。

    那么,是不是能够达到“财务自由”,我们就不会再有这种“金钱的匮乏”感了呢?

    这就要来聊聊财务自由这件事了。

    我们对财务自由的理解一直是,“只要财务自由了,我们就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但真是这样吗?

    第一,为什么必须要等财务自由,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不能是现在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第二,到底什么是财务自由?

    比如:有个人,他现在手上大概有两三千万的资产,所以他觉得如果能有一个亿就是财务自由;然而,当他拥有一个亿的时候呢,他大概又会觉得要有两个亿才能自由吧。

    “财务自由”的定义永远都在变,除非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欲望。

    润总曾说过一段很棒的话:

    “为什么很多人不会对私人飞机动心?因为目前不可能买得起。但为什么会对去马尔代夫动心?因为跳一跳能够着。只要这个世界上,一直有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东西,钱就是永远不够花的,财务永远也无法自由。无论这个钱来自于劳动收入,还是投资收入。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5、连结的断裂

    人是有社会属性的,所以人需要彼此的连结,这种连结能够给予人力量和生气。

    所以,当我们要跨越边界,脱离现在习惯的时候,就会感受到这种熟悉连结的断裂。这种感受有时会很强烈,尤其是当我们接下来要走的路是一个人的路,左右没有陪伴。

    当我们想要离开现在的公司,去另一家公司就职,或者是自己去创业,我们担心在新的地方会无法再建立起温暖惬意的同事关系,同时感到了安全感的缺失,于是就望而却步了。

    就是这样,因为上面五个原因,不愿离开原地,也害怕连结的断裂。

    看清这些事后,原来,要面对的既不是金钱的匮乏,也不是身份的焦虑。原来,要面对的只是人性的弱点。

    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那句话:“人不自由时感到不满,自由时感到惶恐。”

    如果能够穿越惶恐,直面人性的弱点、放下了对于安全感的执念之后,就可以走在创造蓬勃人生的路上。

    当然这个自由之路,与其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物一样,想要获得它,就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种自由也不例外,你能否得到它的关键不在于你有多少的技巧和方法,而在于你愿为之付出多少,以及放弃什么。

    就是有这么多让人恐惧的事,导致我们裹足不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会害怕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zx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