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入手了一本丰子恺的书——《小时候:丰子恺写给孩子的散文》,看到书皮上的一句话,便爱了:小时候真傻,居然想着长大。
这么多近现代散文家里,对于丰子恺先生的文字,我是热爱的,有时候能读出汪曾祺的感觉来,大抵是因为,近几年年岁渐长,琐事愈多,有了孩子,对已悄然流逝的几十年,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吧!于是,读这些大家的作品时,亦是,满满的感慨。
这本书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 用孩子的心眼看世界,讲的是自己家里的小孩子的童趣;第二章 生活真有趣,讲的是一些生活杂感;第三章 艺术的自然情味,更多是从文学与绘画等学术方面来写自己感悟的;第四章 事事皆可成长,讲的是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记忆。这些章节里,与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第一章和第四章了,也是当时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吧!
童趣至上,返璞归真。
对比我和我儿子的童年,我有时觉得我不免太过于小心,而让孩子错过了太多。我的童年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虫鱼,有鸟兽,而现在的孩子里的世界,长到五岁多了,所见的世界不过是动物园以及儿童乐园的事物。
看到华瞻软软们的蝌蚪、猫咪,确实觉得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更多的是“童趣”。书中有一则讲述自己眉角上的“梦痕”的来历时,提到了五哥哥,顽皮是真顽皮,却也是我们小时候的偶像。一只蜈蚣能在他手上玩出十几种花样来,虽然大多都是恶作剧,但是,趣意满满呀!当然,现在遇到五哥哥这样的孩子,恐怕就是“人见打”了。
还有作者小时候讨要“吃食”时的小伎俩,这种伎俩真的到现在都没过时。逢年过节送客时,主人家都会做些吃食,大人们忙碌的时节,于小孩来讲,就是改善小嘴的美好时光。里面讲到一则做米粉包子的故事,作者略费心思,便击中的大人们的痛处,毫不费力,便讨要了许多吃的,还带着玩的。
小时候,也有这样快乐时光。庙会时,家家户户打枣糕;进入腊月后,卤肉,蒸馒头花卷花糕;元宵节,做元宵……忙忙碌碌之中,我们总会去添乱,大人们早看透了我们的伎俩,无非是嘴上馋了。想想那时候,虽会挨上几个巴掌,但,最后是心满意足的。
童趣之中又流露出更多的真情感。
虽是童趣之书,在记叙中,又流露出回忆中满满的真情感,更多的是对家人。这也是,我颇有同感的地方吧!
在一篇叫做《湖畔夜饮》的文章中,作者想起了学校里唱的《春月歌》,里面有两句“有酒不得饮,举杯献高堂”,作者讲到“回味歌的最后两句,觉得我高堂俱亡,虽有美酒,无处可献,又感伤得很!”在这本散文集里,写到自己儿时回忆时,有很多都是关于作者父亲的。
比如节庆时的祭告仪式,在过年时,父亲恭谨地捧了灶轿,到外面烧化,还逢场作戏说灶爷吃过的饭菜更加美味;比如父亲平日的作息品行,特别是因为父亲嗜蟹,出了中秋佳节,但凡有月有蟹的日子,又多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蟹的美好时光,真可谓“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呀!
一点一滴的小事作者都记录的很清楚,我想大概是因为作者从父亲身上收到影响更重吧,所以,在不知不觉之中,将父亲的一言一行了然于心。
离家不觉也有十一二年,这期间鲜少回家,看到这些小事,不免也想念家中二老。虽不能常回,但好在也会一周几通电话,几次视频。所有的喜悦莫过于,事事顺遂,二老安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