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提升我们的假设质量

提升我们的假设质量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8-09 21:40 被阅读24次

    在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中,作者西奥迪尼提出过一个观点:“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是的,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是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相似的行动。这种面对某些问题,不假思索就做出某种行为的现象,每个人都有。不需要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大量思考就可以做出决策,能让我们生活得更轻松。

    不过,我们为什么会不假思索就采取某些行动?或者是我们的直觉;或者看到父母、老师及其他人这样处理过,我们跟着模仿,变成自己的处理方式;或者我们曾经有过相似经历,当时采取了这样的行为,后来便延续下来了。

    这种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其实是一种假设。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在处理各种各样的生活和工作事件时,通过假设来预先作出思维和行为模式,进而选择相应的方法措施来实现目标任务。而这种处理事件的过程,是符合认知定势理论的。

    认知定势是在认识活动中的一种主体能力,包括世界观、经验、知识、价值观、意志、情绪等诸方面因素,是积淀于主体生理和意识之中的一种认知势能,由认识活动的心理定势、经验定势、思维定势构成。心理定势表现为主体活动的意志和愿望,经验定势是认识活动中主体加工整合外部信息的经验模式,思维定势是主体加工提炼外部知识和经验信息的思维模式,认知定势是三者的统一。

    心理定势在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经验定势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思维定势在系统教育和训练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一定的认知定势,既作为内在的准则、规范、范例起作用,又作为必要的内部动力、张力和内部调节、控制因素起作用。认知定势可以成为主体接受新信息、发展新认识的重要能力,也可以成为限制主体认识的阻力。若把某种认知定势的结构和功能僵化或凝固,往往使人们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循环式的封闭型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要摆脱这种状况,就必须不断实现认知定势的更新、重组或重构,用新的认知定势代替原有的认知定势。

    虽然人类是智慧生物,但可惜的是,在做决定时,我们并非完全理性,认知定势成为认知偏见:

    一是思维惯性。人脑天生就有一种对付信息过载的策略:当我们的信息太多,或者时间太少时,就会依赖一套简单的“启发法”来做出决策,比如接受群体的共识,或者信任一位专家。

    二是私心成见。我们天生有一种倾向,会关注某些发现,忽视另外一些;会重新解释复杂的证据,使它们符合我们的固有观念。有大量证据表明,人们会对强化自身观点的论据特别注意,不喜欢反对意见,也容易厌恶那些立场和自己现有观念发生冲突的人。

    三是社会动机。1951年的一项对“群体动力学”的经典研究中,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指出,如果一个人反对群体共识,就会遭遇这样的下场:群体会先尝试改变此人的观点,一旦失败,他们就会中止沟通,将这个异类孤立在群体之外。和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意见相左,是一件让人在情感上很受伤的事情,即使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由此可见,人们不愿提出相反的证据来驳斥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观念,其实是很自然的事。除此而外,当所属群体已经达成共识,人们会更倾向于使用启发法,或接受已有的观点,而这些都会妨碍人们的客观思维。

    认知定势的更新、重组或重构,核心在于反思。我们对同一件事情得出假设的质量不同,意味着我们的认知深度差别很大,或者说,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没有能力区分假设与事实,我们也就无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改进。我们成长的过程,便是让我们的假设更加接近事实的过程。

    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我们之所以不改变,常常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反馈。

    我们读书就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而最好的书,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感悟。但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常常是有经验没反思,我们的经验可能让自己在错误的假设下越走越远……

    同一件事,不同的解读深度,就形成不同的认知差别。(18.8.9《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升我们的假设质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bc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