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即位后并不顺利,曹操一死,臧霸首先就不服他。
臧霸在建安三年被曹操封为琅琊相,并且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臧霸并不出身于世家大族,臧霸的父亲叫臧戒,是县狱掾,获罪后被臧霸带人在费县西山救了下来,此后父子二人亡命于东海。黄巾作乱时,臧霸跟随陶谦破黄巾,拜为骑都尉,并且收兵于徐州。臧霸在徐州收的兵,应当是徐州黄巾。臧霸在清徐豪霸中的地位很特殊,田余庆先生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中说:青徐豪霸名义上是奉职天子,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这个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不过曹操活着的时候,臧霸等人还是服从曹操的。昌霸是个例外,反复无常,或叛或降,《后出师表》中“五攻昌霸不下”,说的就是这件事。
曹操死后臧霸的鸣鼓擅去:
《三国志 魏书十八》注引《魏略》:“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别军在洛。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在曹操一死,臧霸带着青州兵在洛阳鸣鼓擅去,这就出事了,这是不服曹丕的表现,形同叛逆。青州兵是曹操初平三年冬在济北收的降兵中的精锐,这支降兵有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万余口。这些降兵中的精锐被曹操重新收编,号为青州兵,曹操的兵力上的强大正是从这只队伍开始的。而臧霸别军就是臧霸当初在徐州受的徐州兵,这两支队伍之间是有亲和力的。
关于鸣鼓,在《汉书》中,赵涉曾经在灞上劝说周亚夫:“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兰田,出武关,抵雒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臧霸鸣鼓可以说是一种宣示自己不臣的行为。面对这种不臣的行为,曹丕什么态度呢?抚之。这只是暂时的。
曹丕开始夺臧霸兵权:
《三国志 魏书十八》:文帝即王位,迁镇东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及践阼,进封开阳侯,徙良成侯。
《三国志》注引《魏略》: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
曹丕即位后,把曹休插入青徐之地,意在通过曹休初步控制青徐,这是曹丕开始准备夺臧霸兵权的第一步。
《三国志 魏书二》:帝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据守。
曹丕南征孙权,孙权临江据守,在《三国志 魏书十八》霸谓休曰:“国家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曹休把臧霸的话告诉了曹丕,并且在董昭传中有记载说:曹休在洞浦口,自表“原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若其无臣,不勿为念”。曹丕怕曹休渡江,立马制止了,不过在董昭的劝说下曹丕“昭敕诸军促渡”
在董昭的劝说中,有这样的一句。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他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倖?而且臧霸之前做出过在洛阳“鸣鼓擅去”的不臣之事,那为什么《魏略》中有记载臧霸请求渡江之事?
在《魏略》中有记载:帝疑霸军前擅去,今意壮乃尔,遂东巡,因霸来朝而夺其兵。”曹丕“东巡”应该发生黄初四年,东巡之时,论征孙权功,诸将己下进爵赠户各有差。结合来看,臧霸被夺兵权发生在黄初四年,曹丕东巡之时。
臧霸的兵权被彻底夺去!
臧霸的结局:
在臧霸本传中并没有有关于被曹丕夺兵权的记载。想必是陈寿给臧霸面子,不在本传提及夺兵权一事,只是说征为执金吾,位特进。陈寿在给人物立传时,都比较给传主面子,就拿关羽来说,败绩在关羽传里一字不提,单看本传还是很厉害的,可是看看其他的传记呢,只能呵呵一笑。臧霸的结局还是不错的。臧霸被夺兵权后,曹丕给了他执金吾。这个官还是不错的。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曾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并且,臧霸历任魏文、明两帝,子三人列侯,一人爵关内侯。正始四年,臧霸从祀太祖庙庭。
臧霸兵权被夺取成功,可青、徐隐患并没有解决。青、徐隐患不仅仅是臧霸一个人的问题,处理一个臧霸是不够的,曹丕后来通过广陵之战、利城之战才彻底清除了青、徐之间的隐患。
(非详细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