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6-07 08:10 被阅读0次

山行

清·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赏析

此诗吟咏山野春景,描绘了一幅美丽、清幽的春天日暮的山景图。前两句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山野之中的寺庙为绿树所簇拥,晚霞飘过山亭;后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正是美丽春天却没有游人来欣赏,一路上只有松花在不停地飘落。全诗共四句,句句写景,一、三句静,二、四句寓动于静而愈显其静,手法新巧别致,描写精妙。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野寺分晴树”摆出两样事物:野寺与晴树。前者说明地处荒僻,人迹罕至;后者说明天朗气清,春天的树翠油油的,一派生机。在它们中间用了一个“分”字,好像是把彼此分隔开了。孟浩然有“绿树村边合”(《过故人庄》)句。

这“分”与“合”恰相反,而其意却是说绿树拥着野寺;或是说绿树将村庄包围了起来,都表明树多。次句也是两样事物:山亭与晚霞。这里用了一个“过”字,山亭似徐徐穿行在晚霞之间,赋予山亭以某种生命,化静为动点活境界,平添情趣。这两句的景色有淡素,有明媚,也有艳丽;但总的还是淡素较多。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两句写山野之幽静,没有游人欣赏。转写到人事,点明无客人来,只有诗人自己,漫行在山间小路上,只见松花飘落,一片静谧,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春深无客到”这句应首句的“野寺”,与上面的自然色彩是谐调的。它也与首句一样写静。不见人影,不闻喧哗,写静而无板涩之嫌、沉闷之弊,却在总体静谧的意境中嵌入“深”“到”二字,又微微地点缀了某些动态、生机,活跃了画面。“一路落松花”,此句点明是“山行”,又是化静为动,落笔呈象,且又入声。 

全诗不以强烈的对比、映衬来强化画境,而是细细地轻挑漫拨,来传送寂静中的些微动态,描写精妙。同时在描写中又特别注意色调的变幻:绿色的树林、红色的晚霞以及铺满地面的松花,在静而动的山间画图中又染上了鲜明的色彩。此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闲自得的乐趣,表达了诗人独自山行时趋尘脱俗的感觉。四句诗,句句写景,一、三静,二、四寓动于静而愈显其静,手法新巧别致,作者越是丝毫不露声色,愈见出“无客到”的山行道上这位“客”的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的情怀。王士祯称其五言诗“有风人之旨,其章法之妙,如天衣无缝”(《池北偶谈》),由此诗来看并非过誉。

相关文章

  •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山行 清·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赏析 此诗吟咏山野春景,描绘了一幅美丽、清幽...

  •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八)

  • 枕起倦梳头,闲看松林晚来秋~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施润章 卧迟灯水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 报道先生见也,杏花吞雨江南。——虞集 雪夜...

  • 春深无客到 一路落花

    三月花开,四月凋落。一路花落,一地感伤,“春深无客到”。庭下晚来飞花满,“残红易逐水东流”。落英缤纷,芳华刹那。落...

  • 【五绝】冬日山行

    雪落枝头染, 岖行脚印深。 山林无迹客, 犬吠籁轻音。

  • 十六字令

    十六字令 鸥,左翼深春右翼秋。 无冬夏,无雪落枝头。

  • 捣练子 雪夜梦春

    初落雪,艳阳飘 几树寒梅已过梢 昨夜梦深春正好,故人无酒醉今朝。

  • 【七绝】雪夜

    空城雪粒落如尘, 烛火灭明暮色深。 两岸寒舟无蜀客, 缘何顾盼认影真。

  • 春深

    春深 走进四月,春渐深渐浓。 春雨滋润着万物。 晶莹的水珠悬挂在那一抹碧绿上。 将落未落…… 何时就可以吃了这无花...

  • 七绝·早樱

    早樱滟滟洗轻尘,素裹银装蕊色新。 未到花期无客问,争芳不愿待春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cz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