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书学习

看书学习

作者: 魂石没有灵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16:20 被阅读0次

两个月前我们计划去国图看书,然后两个月过去了,至今还都没有完成。不过我现在倒是没有以前那么担心了,之前还在担心你我在一起没办法看书或者忙工作上的事情,但随后的几天就证明我这种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不管是开着语音各干各的,还是在一起看书,都不会影响我们的效率,甚至反而会让我们更有效的完成各自的任务。不过那天在书店看书的时候,还是总忍不住偷瞄你一眼,主要也是当时没带个笔记本,能让我写些什么。写这篇更新,也是想说说自己以前看书和学习的一些习惯,以便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在一起“做些正事”,我还是挺喜欢咱俩一起看书的那种状态的,或者在一起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可能是觉得这样在一起看书学习,也能让我更好的感受到你的那种“陪伴”吧。

说回学习和看书的习惯,这里所说的“看书”,并不是之前的那种“阅读”,所读之书更多的是教材或者其他目的性较强的书籍。学习的过程,在我看来,无非就是“记忆-复述-运用”的过程,这想法未免有些片面,导致我在小学到高中这12年的学习生涯中,在理科学习上非常不适应。自小学开始,数学成绩就一直成问题,小学1年级到5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或者说所有科目的期末考试,低于90分基本就等于不及格了,我数学拿过一次86分,吓得差点没敢回家。当时的原因,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就是我对于计算的心不在焉,小学的数学,无非就是加减乘除之类,还谈不上什么代数思想,想必老师也找不出什么别的理由了吧。以致于我妈彼时就觉得我在数学上的问题,就是“不够熟练”,解决方法也是简单的加大练习的强度,类似于现在健身一样,每天加练20道题之类的。我现在还记得小学三年级周末会被逼着算20道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之后到初中更是变本加厉,那时候觉得最亏的是,我妈周末会给我安排个补习班,然而并没有任何教学内容,就是盯着我,完成额外的练习题。不过到了高中一切好像有所改善了,可能是9年义务教育长期训练的结果,我终于肯踏实下来学习了。快速的完成任务之后,自由支配的时间反而增多了,比起初中小学那种被人按在那里学习的状态,要舒服很多。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就是高中的时候。

可能这种心态的变化,就是长辈们常说的“开窍”,其实也就是被驯化了,那种好吃懒做的天性,暂时受到了压抑,然后大学之后,失去了这种“任务-奖励(高中时对我的奖励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那种好吃懒做的天性就又回来了。说白了,若不是真心喜欢的东西,谁也没有持续的冲动去沉浸其中。不得不说,最近看书的时候,终于有了些想沉浸其中的感觉,就是之前在写阅读习惯时提到的那种爽感吧。扯远了,说回学习习惯,虽说是在高中时最终成型,但并不是说小学和初中没有学习习惯可言,只是直到初中,我都没有想过学习对我而言到底该是个什么姿势,或者说,学习在我这压根就没那么重要。之前也说过,教科书里面,可能只对语文书和地图册感兴趣,总会当成课外读物在寒暑假先翻一遍。而对于数学,即使总被催着学期前要先看看,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嘴里所谓的“预习”,在我看来完全不想去做。最悲惨的一次经历应该是初三暑假,中考结束,我算基本完成了家里下达的任务,留在本校,没考到更差的学校去,但是还是被安排暑假的时候,每天上午要去个大学老师家里上课,说是“预习”高一的数学。但是初三暑假啊,我怎么可能学的下去。说回来,之前也提到过高三暑假,也是过得非常悲惨,这可能也是我经常不完成假期作业的报应吧。对于数学和物理这种学科,我也不是没想过解决办法,但终究是套路不对。

所以这“套路”从何说起呢?大致是在高中,我的一个同桌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公式不用背吧,知道最基础的,考试的时候自己在草稿纸上现场推一遍就行了,反正之后讲的东西都是从这最基础的公式演变而来的。”当时我的感觉类似于,黄蓉在射雕英雄传里在见到瑛姑的时候,那句“虽然甚是繁复,但只要一明其法,也无甚难处”,起初我如瑛姑一样,有些恼羞成怒,但时间一长,我也就放弃了。这也就是我想说的,我自己的习惯中最根本的一点,依靠机械记忆。而对于数学和物理来说,只靠记忆力并不能达到考试的要求。上数学课时经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一旦走神之后,尤其是在老师在黑板上解题的时候,走神10秒钟都是灾难性的,因为少了这10秒,可能直接就是下一题见了。这可能是我小学时的问题,语文和英语并不存在走神10秒就没法听下去的情况,因为在逻辑性上没有那么强。这还不是最根本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之前我同桌说的那句话,公式只要知道最基础的就行了,其他的公式都是由此变化而来,现场推就可以。但我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只能把所有的公式都记下来,进一步的,会做的题目,都是经过长期训练所熟知的套路,换句话说,遇到全新的问题,并没有单独解题的能力。必是老师带着做过一次,然后类似的题型才会做了。至于题型的类似程度,以我的标准而言,倒不至于是只能换个数字那么苛刻,但大致的方法至少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对我来说,识别出题目的类型就变得很重要。这一点其实对于比较偏重于记忆的历史,地理之类的学科其实也很关键。

说说我擅长的文科,其实我一直觉得除了物理和数学,理科里面的生物和化学,也是比较偏重记忆的,所以我化学成绩一直以来都还不错,生物是因为高二分班之后才有,压根就没好好听,在我的记忆中对生物也就没什么印象了。至于历史地理和政治(我是真的不爱上政治课),我还是比较有自信的。那么自信来自于哪里呢?就是来自于“笔记”,我觉得记笔记实在是满足强迫症心理极好的方式,老师总会强调书上有的不用再往笔记本上抄了,可我就是忍不住想把书上的东西原封不动的抄到笔记本上,仿佛那样,才能算是我自己的“知识”。总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但笔记这事对于我,可能只是潜移默化的背诵过程,在抄的时候,我自己并没有刻意的去背诵书上的东西。这种强迫症蔓延到了数学和物理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甚至会起到完全负面的作用,就是我之前说的“走神”,想抄老师板书,但最后没有听到解题最关键的部分,于是抄了也是白抄。物理更是如此,我也就不再赘述了。

之后的大学乃至之后出国的学习,但凡比较顺利的学习过程或者通过的考试,大多还都是延续了“抄笔记”这个习惯。因为法学和德语,也都是那种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学问,即使法学有其内在的逻辑,但还是引用霍姆斯的一句话“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是我大一第一节课就学到的东西,当时并不以为然,天真的以为法律自有其内在的体系,可以通过“形式理性”将案件完美的嵌入到这体系中。但随着阅读量的提高,我越来越发现,霍姆斯的这句话,才是法学最根本的东西(这涉及法哲学的问题,之后会单开一帖),就像对于数学题一样,是不是我还是要遵从于自己的习惯,即需要有人带着我处理过的事情,我自己才能解决?不是说要事事依赖别人,但是对于其他人的经验和信息的收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东西。

至于看书学习这事,笔和笔记本对我来说也许就像你的陪伴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吧。

相关文章

  • 学习看书

    看书和读书是不一样的, 前者默默的用眼后者要出声, 我用看是不影响宿舍里其他人…… 没办法,每天只有靠这个通知凑字...

  • 学习如何看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好好读书,但是近几年,才发现读“书”也是一门学问。买了2本书,一本是《...

  • 看书学习

    有人问: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哪挤得出时间去运动呢,每天下班回来都累死了。 我喜欢这个回答:人生是你自己的,时间也是...

  • 看书-学习-杂谈

    最近我终于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散文集看完了,只所以说是终于,说来惭愧的很。一是因为这本书在我的收藏夹中...

  • 看书学习

    两个月前我们计划去国图看书,然后两个月过去了,至今还都没有完成。不过我现在倒是没有以前那么担心了,之前还在担心你我...

  • 看书学习

    这两天只顾着玩弄新装备了,没心思投入到看书学习当中,是得改进改进了.一直都是强调写作也是需要有输入输出的,你要是不...

  • 看书学习

    如果一味的只是翻看手机,追剧打发时间,时间久了总是会觉得烦躁。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已经活过了,这段时间已经过去再不会...

  • 看书学习

    恰逢先生买了几本书(感觉自己这一个月自己很少看书),所以晚上打开一本来看,告诉自己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阅读也会很不...

  • 看书学习

    每天想要看书学习写作方法,但是还是感觉领悟有些慢。或许写作方法只可以借鉴,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不断写,不断总结磨炼。 ...

  • 看书学习

    吃完饭,洗完澡,时间还早,继续看书学习,从未觉得看书有这么大的兴趣,可能真的赞同书中所说,知识就是金钱,而我现在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书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hb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