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生追求是否一样呢,我们最终的那种获得感与满足感又来自于什么呢,这大概是无法说清的一个问题吧。

今天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叫张玉滚的年轻人,在21岁那年开始了他追求一辈子的事业。从2001年起,靠着从前老校长手中接过的扁担,为孩子们挑起了学习的希望,挑起了人生的希望,那句话记得特别清楚,“泥瓦堆砌的灶台至多用七到八载,而我们教给孩子们的字,他们能用一辈子,”很多时候,一个人就是改变社会的力量。
他用十七年教导了五百多个孩子,使那些孩子不至于走上原始放羊的命运,老校长曾经跟他说“要是没有你,他们要继续放羊了”,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大到可以改变下一代的命运,一个人改变了500多孩子放羊的命运,中国有何其多个张玉滚,那么又将有多少孩子摆脱这样的命运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时代的楷模。

在高中时最喜欢读《意林》,曾经读到一篇《如果青海湖相信爱情》,那篇文章是以曲麻莱的孩子为背景所写的,看着文章中对那些孩子生活的描写,就如张玉滚所在黑虎庙小学的情况,甚至是更艰苦,就隐隐有种冲动。那时候跟爸爸聊天,爸爸问我以后想要做什么,那个时候已不再如小时候的天真,那天思考了好久,我跟爸爸说:“我想去支教”,爸爸认真的看着我说,“可能会很苦,会很累,你要做好准备”,那时候我没有说什么,眼中都是坚毅,我知道不管我选择什么,爸爸都是支持我的,那时候,我觉得我不会放弃。
大概很多的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大一那年妹妹的病让爸妈瞬间老了,家庭的重负让他们佝偻了背,而我,也让自己忘记了这个信念,我无法不顾他们,人首先是自私的,亲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时机已经不对了,我无法坚持了,但我知道,有很多的人都在坚持着。
大学室友就是其中一个,几个暑假都在广西那边支教,没有工资,没有任何经济支持,全靠自己,在那边给那些孩子希望,而且她们是一群人,我很高兴,有那么多的人去关注这些孩子,我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很好很好。
个人价值的体现在于自己的成就感与幸福感,社会的感召让我们每一个青年都能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使命,我们不是一个人在行动,在全国各地,有无数个我们的同伴在坚持着我们每个人的信念,无论我们是否见到,他们一直都在。

社会价值与人生追求本质是一样的,当达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社会价值也实现了,这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在今天的社会,有那么多的英雄,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中国的下一代,他们的身影就如星星之火,终将成为燎原之势,使那些“长在羊背上的下一带”走下羊背,走出大山,实现他们的人生追求。
那些张玉滚们,感谢有你们,替那些孩子向你们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