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毛洪涛遗体被找到”,遂去微博看了不少热搜,才找到属于他的热搜,很认真地看完他写的遗书,字句间透露出来的是痛苦与绝望,抗争与打败,坚持与坚定。
许多人会想不明白为什么要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即使是感同身受,也不一定能体会别人的痛,毕竟别人才是被痛苦禁锢的磨难者。
文天祥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而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世界?也许他只是想要解脱,从没想过离开人世间会以“热搜”的形式呈现在国人眼前,人们除了对他心生敬佩之情怕是很难有其它实际性的帮助。
常言道,在黑暗之中,清白就是一种罪。在混沌之中,清醒也是一种罪。众人皆醉独我醒,别人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是别人的事,而自己却能坚持理想,坚持原则。
在如今的社会,堪比百年一遇的流星雨。
我想屏幕前总会有几个人看完这些新闻之后,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清明筑起铜墙铁壁。
人们总是需要被警醒的,同流合污太容易,浮华人生太诱惑,纸醉金迷太享受。能有几人不心动?
几千年前的屈原,从汨罗江跳下的时候,也许他只是想要以此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最后以悲壮的方式去祭奠自己“坚持理想,坚持斗争”的信念。他对后人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非常景慕屈原,他藐视权贵,反抗现实的精神,就是屈原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许多作家,在黑暗的政治时代,坚持理想,坚持斗争,不隐瞒自己的爱憎,甚至在政治斗争中牺牲了他们的性命,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光彩。这种伟大的精神,都可以在屈原身上追溯其源。
用“死亡”如此壮烈的方式宣告自己的离去和显示斗争的结果,不免让人心寒。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像他这样已经有一定权力和能力的人,已然是可以达到“兼济天下”的层次,奈何一个人的力量形单影薄,顽强地斗争也会被一次次的无力和无助削弱战斗值。怕死的人太多,犹豫不定的人太多,坚持理想的人能有几个?
不管理想多么丰满,现实多么骨感,至少这一生,为自己的答卷是“坚持到底”的,没有叛变。这已然是和“伟大”沾点边了。
人生不长,坚持理想,也是一种使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