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一线折腾买车的一系列事情,为给自己“壮胆”,有两次麻烦当地的朋友和我们一块儿去的,毕竟人家本乡本土的,心里总想着比我们这些“外乡”人知道的多,何况这位朋友也喜欢玩车,权当找个临时顾问来帮忙,究竟也是好事,只是耽误人家功夫有点过意不去,请两顿饭还是应该的嘛,一顿顺德特色烧鹅、青椒黑鱼配菜心,主食石锅香肠米饭,还不错;另一顿算北方饭吧,羊蝎子涮锅加面片。有朋友做向导寻巷点餐,很便利,人均100左右,总体感觉一线囊括各地美食特色都有,Shou都人民有口福了🤣,看我这人没啥出息,走哪都先关注吃了!
这两天更多的是和这大都市朋友聊车的事:他说“前些年年轻气盛,有俩钱逃脱不了世俗熏染,还真是想先有个车,除了适用,多少有显摆的成分在里面,只是年轻那阵钱少,可挡不住想的多,看到周围同龄人买辆车或者换辆车,挡不住有些眼红,如今工作也快20年了,跳槽次数不断增加,收入好了不少,却不再纠结车子的高不高档,一句话,买不起时总想要,能买起时除了有更大的规划,就是现实了很多,城府也积淀了不少,‘不那么浮了’,只把车当成代步工具,你说咱这是退步了还是现实了……”
他还说“如果你要花钱去买的,当真需要,或者手上宽松想换换车、房,换换心情刺激情绪商数,也可能利用价值很高,那就不要犹豫,下手便是。如若不是这样,最好免了。如果是我可能会把钱计划在别的更需要的地方……”
另一个话题我们聊到中年人的婚姻现状,总感觉到如今不仅年轻人结婚率降低而离婚率增高,即使中年夫妇也有受各种情绪干扰,都不能算7年之痒了,多年的夫妻很多因受工作压力大、家庭责任感降低、人设交往繁杂等等因素影响和出轨等社会不良风气冲击,也一样在增加家庭不安全事件发生。
朋友的见解是:夫妻俩人的长期和谐除了原有比较好的感情基础外,还一定要有一致的经营愿望,更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在长期的生活磨合中和社会工作生活中能共同成长,相互携手一起承当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在此期间,一方若停滞不前,或者没有主动相互配合,裂缝会逐渐产生,这样别说是曾经勉强的夫妻,即使曾经步调一致的也可能会越走越拉开距离,貌合神离或者干脆分道扬镳的也会有的。
在更多相关问题的探讨中我感到了地域、文化、出身、经历的不同而打造出的个体会有很大差异或者大相径庭,但朋友的多数理论说辞我还是很赞成的,可以借鉴,毕竟他所在的城市接收到的信息、遇见的行为、直接的影响比我们那里跟潮流更快,人应该都是往上奔的,所以我对朋友说了“这次绝不枉此一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给我开了脑洞。”
“你开个价,我交你智商税”,他笑了“你要愿意也可以。”经常是一句玩笑话结束我们一个话题的讨论,但每每对我的思维渗透进阶,却实实在在不是开玩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