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和人之间比的不是学和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之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以及如何兑现。
这是《跃迁》关于联机学习的开篇。
首先是关于知识的分类。
一手信息是知识的源头,例如论文,学术期刊,行业最新的数据报告,大牛最新的思考和沟通。
二手信息是忠实的转述者,例如名校的教科书,高质量思考的书籍,维基百科,各行业领军人物发表的文章和推荐书籍。
三手信息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例如畅销书
四手信息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例如无数公众号,头条,人生导师,培训师励志作者。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只有认真甄别信息,你才不会成为别人操控,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盘。只有走向知识的源头,并和那些人在一起,最终你才能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当然,前提是有自己学习系统和方式——功利读书法!
目的—方便解决当下的问题
及时反馈—有地方用的上
发展区—难度适中
这样的看书,认知效率才能够知行合一,用到生活工作中,马上能够知识变现。简单来说,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能够让你与众不同的认知效率。
是不是到这里就没了!?
作为一个高手,你会发现他无所不知,任何知识话题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其实听完以后,好像自己好像在文章中看到过,就是表达不出来,有一种茶壶里面饺子的感觉。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萃取知识晶体
也就是初中语文老师经常说的”提纲”原理,有四种类型。关(关联)书(树状)叙(序列)述(数据)——知识晶体有一种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功利法学习,萃取知识晶体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联机学习——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春秋战国是中国哲学思想大爆发的时代,庄子,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道家,儒家,法家,百家争鸣。基本上奠定了2000多年的哲学体系,为什么只有在这个时期爆发了百花齐放?
这跟当时诸侯大量养士有很大关系。士就是各领域技术方面的高手。当时周朝已经分崩离析,封建社会雏形行成。各诸侯为了自保,所以流行养”士”。 把每个领悟的高手聚在一起,包吃包住,不用工作。只需要在一起开脑洞——头脑风暴。讨论乱世了了,该如何应对!于是才有了”百家争鸣”的盛世!
包括西方的希腊文明的诞生,文艺复兴,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狂潮都是同样的原理。
因为其他时代,大部分人只停留在以下两个层次:
遇到问题 苦思 :”这可怎么办?想一晚上
遇到问题 找书:”哪里有答案”搜索网络,查书籍
遇到问题 找人:”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我该准备些什么?” 然后沟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以前,我觉得不懂会不好意思,然后一个人冥思苦想。现在我甚至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懂——外包。只要知道谁知道就好!也就是我现在总是想:谁会知道答案呢!?”
当一群相当的大脑互联,会变成一个”知识量,理解能力升级”的集体,打通各自”任督二脉”,快速进化成另一个物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