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明确表示不支持,甚至反对,但是姐妹俩依然喜欢卡片。我也想明白了,如果禁止她们买卡,那她们的行动有可能转为地下。我跟孩子们达成共识,不可以背着妈妈买卡,如果实在想买了,孩子们需要跟我沟通,我不会每次都同意买,也不会每次都不同意买。所以,如果要买,得是在妈妈眼皮底下明目张胆地买。
上周末姐妹俩各买一包,姐姐应该是抽到了一张“好卡”,当天她发朋友圈晒了她的卡,获得有不少点赞。孩子们的同学们中,也有很多人都“喜欢”买卡,甚至有同学花了大几千买这东东。我极其不喜欢这种现象,甚至有些担心。
我跟姐姐认真地讨论过,她为什么喜欢卡?按照我家姐姐的说法,她觉得那些卡片好看。她每次抽卡时,就像抽盲盒一样很激动,心情很好。
孩子也分析了,如果自己抽到好卡,就会觉得自己运气好,下次可能还会抽到好的。没有抽到好卡,就想运气不可能一直这么差,下次应该能抽到好的。看,抽到或者抽不到所谓的好卡,孩子们都想继续抽。
我尝试理解抽卡能带给孩子什么?孩子抽卡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们抽到一张好卡,然后发朋友圈晒出来,获得点赞,这是在做什么?晒朋友圈,本质上是在跟同龄人交换信息,获得点赞,是获得同龄圈子的认可,内心获得愉悦感。
抽卡带来的愉悦感需要多少代价呢?几乎没什么代价,10元一包卡片里,就可能抽中一张好卡。10元=可能立刻获得愉悦感,注意哦,是立刻获得愉悦感。
不需要付出,就可以立刻获得愉悦感,我想这可能是孩子们想要不断抽卡的原因。
换个思路,无论是在体育、学科的学习,或者在课外兴趣上,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进步获得奖励,孩子们也一定会有愉悦感、成就感和价值感。
注意哦,这里不仅有愉悦感,还会有价值感。愉悦感不等于自我价值感,愉悦只是让内心高兴。自我价值感是孩子对自我的认可与肯定,是内在自我的提升,是自信。
但是获得自我价值感需要什么代价呢?长时间,至少几个月的努力才可能看到成果。小孩子们没有自控力在一件事情上长期主动努力,尤其是当这件事没有显而易见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时,孩子们更难以坚持。
所以,长时间感受不到正向的反馈,加之自控力不足,我想这是为什么孩子们少有主动去学习的原因。
分析完原因,再来看结果。
抽一次卡能带来愉悦感,这种感觉的确让人心情好,但是这种愉悦感是短期的,不会超过两天,最多不会超过一周。而且在这种愉悦感的驱动下,孩子会去想抽下一次卡。再次抽卡除了浪费金钱和时间,对于孩子的个人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不断地学习所带来的自我价值感持续的时间更久,内在的积极的“我能行”的暗示作用更强,孩子会想再去挑战其他的事情,对个人成长产生了正向积极作用。
从原因和结果上,理解孩子们的抽卡和孩子的学习行为,作为家长,我想我应该更高频次鼓励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努力、表扬她们取得的哪怕很小的进步。用这种持续的鼓励让她们产生愉悦感,从而推动不断努力,当学习行为积累一段时间后,她们的学习结果会给她们更强的自我暗示,自我价值感更强。
我把我对抽卡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理解跟姐姐沟通,她能理解,也很认同。期待她的行为改变,嗯,首先我得多吹彩虹屁。姐姐最近买了魔方,她说班里好多人都玩,她跟同学正学呢,这个必须支持。
#365写作挑战Day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