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之《周书·苏绰传》载:“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
其时,“太祖(宇文泰)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民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减官员,置二长,并置屯田以资军国。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这“六条诏书”非常有名,简言之,为:
“其一,先治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不清净,则思虑妄生。思虑妄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是非谬乱。是非谬乱,则一身不能自治,安能治民也!...是以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大致意思是说,第一条,首先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思想是身体的主宰,各种行为的来源。思想上不纯洁,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会不明事理。如果分辨事理不明白,就将混淆是非。是非一旦混淆,自己本身都不可能做好,又怎么去治理百姓呢?...因此说治理百姓的根本首先在于修养思想品德。)
“其二,敦教化,...(第二条,注重教育感化...)
“其三,尽地利,...善为政者,必消息时宜而适烦简之中。...(第三条,充分发挥地利,...善于执政的人,一定会根据不同情况,使政事繁简适宜。...)
“其四,擢贤良,...古人云:“千人之秀曰英,万人之英曰隽。”今之智效一官,行闻一邦者,岂非近英隽之士也。但能勤而审察,去虚取实,各得州郡之最而用之,则民无多少,皆足治矣。孰云无贤!...故语云:“官省则事省,事省则民清;官烦则事烦,事烦则民浊。”……(第四条,选拔贤良人才,...古人说:“一千人当中首屈一指者叫英,一万人当中的英就可以称为隽。”当今那些才智足以承担一个职务,德行被一地百姓知晓的人,不就和古代的英隽差不多吗?只要能尽力去审查,辞退徒有虚名的人,选取有真才实学的人,各自发现本州郡中最优秀的人才来任用,那么无论百姓有多少,都能把地方治理好。谁说没有贤才呢!...所以俗话说:“官少则事少,事少则百姓安宁;官多则事多,事多则百姓混乱。”……)
“其五,恤狱讼,...与杀无辜,宁赦有罪;与其害善,宁其利淫。...(第五条,慎重对待诉讼,...与其滥杀无辜,不如放掉罪犯;与其残害好人,不如让坏人占便宜。...)
“其六,均赋役,...国而无财,位不可守。”……(第六条,平均赋税徭役,...没有财富,帝王之位很难保住。……)
这六条,现在看来,还是很有借鉴意义,有些简直是治国名言。
《周书·李绰传》里还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罔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是柱国宇文泰说的话,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有开头,但很少有善始善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