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想法
读书‖《老子通释》47

读书‖《老子通释》47

作者: 九慕望舒 | 来源:发表于2022-12-29 10:49 被阅读0次

上一章讲述内心之知,人生在世,还有对外部世界的宏观之知。老子认为只要内心皈依天道,就能产生对外部世界的宏观之知。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对外部世界的宏观之知,最高目标是“知天下”。即使现在的交通便利条件下,一个人极为有限的行走岁月,能抵达多少地方,而抵达之处又会有多少深入了解?

当然,“知天下”又包括历史维度,也是一个时间程序,那么又有谁能够亲临自己生命过程之外的时间?

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知天下”都不是靠人真正的行走,去了解、去感知,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种办法也行不通。

老子给我们一个方法,内心皈依天道,就能“知天下”,足不出户、不开窗就能窥探天机,这是因为老子把自己的功夫集中在有限的研究空间。

大道蕴含的朴素哲学就能解释世间万事万物的生存与死亡。所以我们现在的学习就是“知天下”的过程,互联网让我们知道天下大事的发生,这些是事物的表面,进一步分析事物的实质,揭示发展规律,还要靠内心的“道”。

举例说明,世间万物自然生长是因为有水的滋养,人一旦破坏了生态平衡,大自然就会回报人类以灾难,人类相对来说会警醒,会弥补。再次取得人与自然的平衡。

圣人坐知天下,参悟一个道理放在一个村庄可行,放在四海皆可行,开悟一件事也可以成百上千件,最终整个世界都参透,都是一样适用。

天下和世界自在人心。

相关文章

  • 读书‖《老子通释》47

    上一章讲述内心之知,人生在世,还有对外部世界的宏观之知。老子认为只要内心皈依天道,就能产生对外部世界的宏观之知。 ...

  • 读书‖《老子通释》44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一串三连问,道出老子处世哲思。问题已经给了答案,其实大道理我们都懂,具体操作...

  • 读书‖《老子通释》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请看这一章所呈现的“逆向因果”系列,最大的...

  • 读书‖《老子通释》46

    天下有道与无道的区别是不是发动破坏民生的战争。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成马生于郊。 走马是指战马,“粪”...

  • 读书‖《老子通释》34

    这一章,老子把大道比做了滔滔水流。这水流,万物靠它生长而不推辞,但是万物长好了,它又不居功,细细的滋养万物,而不以...

  • 读书‖《老子通释》43

    这一章老子创造一个驰骋的场景。一看到“驰骋”这个词,就有无穷的想象,思想驰骋在浩瀚无际的一个宇宙空间。人喜爱自由,...

  • 读书‖《老子通释》68

    这一章老子要给军人讲讲“不争之德”。军人的目标就是争,对他们讲不争是不是矛盾呢?别忘了圣人的思想本身就是辩证的,大...

  • 读书‖《老子通释》62

    道有两个秉性,一是穿越善与不善,二是超越最高权位。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

  • 读书‖《老子通释》60

    这一章的千古名句“治大国,若烹小鲜。”恩师说过,讲明白的道理,自己实践过的方能说得清楚。“治大国”肯定没实践过,当...

  • 读书‖《老子通释》63

    道,既能摆正大国与小国的关系,又能疏通善与不善之间的界限,好像力量无限,做到这些没有做作,一切都是顺其自然。这一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老子通释》4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oa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