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荨麻疹又来了,中医12种证型辩证,看完你就懂了

荨麻疹又来了,中医12种证型辩证,看完你就懂了

作者: 张胜兵助理 | 来源:发表于2023-01-11 15:55 被阅读0次

中医里的荨麻疹


01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它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中医则认为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

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

本病西医除抗过敏、封闭、自血疗法外,尚无确切疗效。而中医治疗该病需辨证论治。现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临床常见证型,约分十二种,现列如下:


荨麻疹常见十二种证型


01

风寒型

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皮疹色白,遇寒后症状加重,得热减轻,无汗,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止痒。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方中重用麻黄、桂枝解表散寒止痒。

02

营卫不和型

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其疹块小而色淡,自汗,易外感,遇风吹症状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缓。

治则: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加减。

方中重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加防风、荆芥祛风,白鲜皮止痒。

03

风热型

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皮疹色红,伴有奇痒,遇热加剧,遇冷减轻,有汗,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散寒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

常用荆芥、防风、牛蒡子疏风热止痒,生地黄、知母、石膏清热,蝉蜕、苦参止痒。

04

肝郁气滞型

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疹痒尤甚,常伴精神紧张抑郁,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胁肋疼痛,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红,脉弦滑。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止痒。

方药:逍遥散加减。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祛风,白术、茯苓健脾。

05

肠胃实热型

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色红,伴有灼热感,遇热加剧,遇冷减轻,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治则: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

方中重用石膏、生黄芩、栀子清热,荆芥、防风疏风解表,大黄通腑泄热。

06

血燥生风型

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午后及夜间瘙痒加剧,心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

治则:滋阴养血,疏散止痒。

方药:四物汤加减。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方中用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药养血,加白蒺藜、黑芥穗祛风。

07

冲任不调型

症状: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色淡,以少腹腰骶大腿内侧为多,常在月经前2~3天出现,行经后减轻或自行消退,或月经期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加重,多伴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弦。

治则:调固冲任,祛风止痒。

方药:二仙汤加减。

方中用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熟地黄调补冲任,当归、川芎、白芍以养血祛风。

08

气虚卫外不固证

症状:皮疹多为针帽至蚕豆大,相互融合成片的风团较少,风团往往在汗出着风后发;伴有恶风。自汗,瘙痒不止。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

治则:健脾益气,固表御风。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常用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固表;防风、枳壳祛风止痒:白芍、熟地黄养血补血:炙甘草温中健脾。诸药合用,有健脾益气,固表御风之功。

09

血虚肌肤失养证

症状:风团色泽淡红,或与肤色相同,反复发作,迁延数月乃至数年未愈,或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精神疲惫,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缓。

治则: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或黄芪桂枝五物汤)。

常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补中:当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阿胶养血柔肝润燥;柴胡和解少阳,透半表半里之邪。诸药合用,有益气养血,调和表里之功。

10

血瘀经络阻滞证

症状:风团色泽暗红或呈紫红,病变多数在腰围和表带压迫等部位;伴有面色黯晦,或口唇青紫,口干不欲饮。舌质紫黯或挟有瘀点、瘀斑,苔少,脉细涩。

治则:活血祛瘀,通宣经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桃仁、红花、当归、牛膝、川芎活血祛瘀通络;加白花蛇、雷丸、秦艽搜风杀虫,除湿止痒:人参健脾益气,以助血行:白附子、皂刺化痰通络:荆芥、薄荷疏风通络止痒。诸药合用,有活血祛瘀,通宣经络之功。

11

寒湿中阻证

症状:头重如裹,身重乏力,瘙痒剧烈,风团色白,泛恶口粘,或胃脘疼痛,得暖缓解;伴有纳少,面色觥白。舌苔白或腻,脉滑或濡。

治则:健脾理气,燥湿化痰。

方药:健脾祛风汤加味。

常用苍术、猪苓、山药,扁豆皮、砂仁健脾化湿助运;羌活祛风除湿;木香、陈皮、乌药温中理气止痛。诸药合用,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之功。

12

阳虚失煦证

症状:风团色白或淡红,遇风冷即发,平素怕冷畏寒,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

治则:温肾助阳,祛风除湿。

方药:苁蓉独活汤。

常用方中肉苁蓉温肾壮阳,附子温经散寒,独活、秦艽祛风除湿,丹参活血,白蒺藜祛风除湿,消肿止痒。诸药合用,有温肾助阳,祛风除湿之功。

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荨麻疹的病机变化比较复杂,常出现多种证候相兼的情况,临床诊治时应加以注意,可以上面基本证型合方加减进行治疗,但亦需灵活加减变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荨麻疹又来了,中医12种证型辩证,看完你就懂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ob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