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有希望成为命运的宠儿,忽然有一天担忧的事情都没有了,希冀的美好都出现。最直观的就是对金钱的愿望,我们看数以亿计的彩民对彩票所葆有的希望就知道了。
佛家认为,人的一生所得所失都是“因果关系”造成的结果,没有什么好运是突然降临的。如果有,那一定伴随着一些需要你付出的对等牺牲。这也许是当今许许多多有钱人,在得到巨大财富以后,去寺院求安心的原因。
儒家则认为,未得到、或者得到一些失去更多,都是德行还不够的体现,即所谓“德不配位”。意思就是说,你想要得到一些什么,首先要让自己配得上它。等到你配得上时,不必渴求,自然会来。
从佛家来说是因果关系,从儒家来说是德不配位。相比起来,叔本华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阐释“出乎意料”的好运,显得科学而容易理解。

叔本华认为,一个人如果渴望得到的太多,而实际得到的太少,会使人生出“失望”和“不幸感”,长此以往人会逐渐失去信心,以为自己就是得不到的,会失去接受突然降临的好运气的能力。当有一天好运降临,反而成为一种不良刺激,人的内心会惶惶不安,进而影响一系列的行为,造成一系列不好的结果。
不论从佛家还是儒家来讲,都是从现象来推论,而这些现象起作用前,则都是叔本华认为的这样:心理先有改变。
好比“心情不好”和“心情好”两种表现出来的现象,当一个人因为心情不好而与人发生口角,进而产生打斗甚至丧命的行为,这些行为前提都是“心情不好”导致的。
若是心情好,在与人发生口角时便不容易生气,甚至不愿意多说一句话而坏了好心情,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引起过激的行为的。

从叔本华的角度来说,突然来临的好运会使人的心情发生重大变化,这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的行为异常,进而产生相应的结果。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为何大多数中大奖的彩民和拆迁暴发户的美好生活都是昙花一现,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比起把厄运归咎于不可改变的过去和无所依凭的神鬼之说,叔本华的说法显得充满希望。如果一切的结果是有心理改变先引起的,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心理的改变而预防一些结果的发生呢?
或者说,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即便是心理改变已经发生,能不能克制自己不做出不当行为呢?
从这个层面上讲,佛家或者儒家的修行就又显得十分必要了。佛家讲“万法唯心”,每一个修行法门最终都是从“心”上开始,若是能修得一颗不为尘世万事万物所动的平和之心,对于突然降临的好运也好,突然降临的厄运也罢,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
而儒家思想里,以“仁”为核心、人为贵,爱推己及人,亲由亲而众,教人从行为上去呈现,如此大仁大爱的思想和行为,在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受人尊崇的,无论内心如何想,只要这样去做了,结果定然不会变得更差。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个出乎意料的情况,不只是在面对“突然降临的好运”时,在面对所有情况时,从叔本华的角度去分析,从佛家的角度去修心,从儒家的角度去修行,大概就不会因过度刺激而受重创了。
最后,我想有必要提出一点:永远不要寄希望于突然降临的好运气,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过好每一个当下,才是最稳妥的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