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元春失宠,而是今上没权。
元春封妃省亲后的某一年某一天里,贾琏王熙凤刚和鸳鸯借完当,就有太监过来借钱。
说是借,其实是拿。
借给太监们的钱从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贾琏言语中透露出,不止是夏守忠夏太监隔三差五的“借”,还有周太监等外祟。并贡献出引人遐想的名句: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让人禁不住猜想,是不是以前发过三二百万的财?
太监们敢去贵妃的娘家打秋风,这正常吗?
当然不正常了!
于是又很多人猜测,说元春是不是在宫里失宠啊,所以太监们都来欺负她的娘家。
有道理,但很矛盾。
因为元春的判词里明明白白写着: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人家正欢喜荣华富贵正好呢,谁知道命运的无常已经来到。
这又说明,元春死得很突然,而且死之前日子过得还挺不错,心里还挺高兴。
那就是元春一直都没有失宠呗!
看看,是不是矛盾就出来了?
其实一点都不矛盾。
答案已经在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里说明白了。
元春是怎么才能省亲的?
是今上,就是红楼梦里的皇帝,他心疼自己的妃子常年在宫里见不到家人,所以和太上皇、皇太后打申请,说能不能每个月十六号让妃子们在宫里见一次家人呢?
太上皇、皇太后同意了,又格外开恩,说也可以让妃子们的家人在家里建省亲别墅,让妃子们回家看望父母。
画个重点:红楼梦里的皇帝,他想要让自己的妃子见家人,他是需要和太上皇、皇太后打申请的。
太上皇、皇太后同意后,这事才能执行下去。
再看元春封妃后,贾政贾母们是去哪里谢恩的呢?
他们要去东宫谢恩。
东宫这个词我们老百姓很熟,东宫一般和太子联系在一起。东宫太子东宫太子,是吧!
如果皇帝还住在东宫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意味着,他虽然有了皇帝的名,但没有皇帝的实。
这个今上,他没有亲政,或者说没有很多的权力。
也有人说这个东宫就是太上皇、皇太后住的地方。
《汉书·贡禹传》:莽乃车驾至东宫,亲以其书白太后。
那就更说明问题啦。
皇帝封妃,恩典是皇上的,你去谢太上皇、皇太后算怎么回事?
是不是这个道理?
只有皇权没有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的时候,皇帝要做事才需要打申请,臣子谢恩才需要谢除了皇帝以外的那个别人。
我们做个类比,大家就明白了。
今上=贾宝玉
太上皇=贾政
皇太后=王夫人
元春=袭人、晴雯。
贾府=皇宫
怡红院=东宫
贾宝玉长大成人后,如果想要纳妾找个小通房。在自己屋里无论怎么宠怎么疼爱都不要紧,把自己的私房钱心腹都给这个通房姨娘使用,也没有关系。
只要这个妾室通房不出格,没有触及到贾政王夫人的忌讳。这个妾室通房就可以在怡红院里美滋滋地享受荣华富贵的日子。
但如果这个姨娘妾室,因为某种原因,让王夫人、贾政、贾母,哪怕是任何一个上位者,觉得不满。这些上位者甚至不需要动怒,轻飘飘一句话,可能就断送了这位得宠姨娘的前程甚至性命。
晴雯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晴雯并没有主动去得罪过王夫人,她甚至会尽量避免在王夫人面前出现。
当王夫人在听信下面人的谗言后,就是可以把晴雯撵出去。
袭人明明曾经颇得贾母的赏识,但贾母依然会因为王夫人撵了自己看重的晴雯,断然否决了袭人的姨娘路。
袭人是贾母和王夫人斗法的牺牲品。
无论袭人也好,晴雯也好,她们在宝玉身边伺候的时候,都多多少少犯过错误。
但那些错误不是她们断送前程,失去性命的原因。
上位者的喜怒才是。
而贾元春在宫中,恰如袭人晴雯。
太上皇、皇太后在决定元春的生死之时,甚至都不需要征求元春自己的意见。
就和贾母王夫人可以轻易决定袭人晴雯的姨娘路一样。
除非贾宝玉有一天位极人臣,权力大到可以无视父母孝道,父母又需要依附于他来生活。这个时候贾宝玉最钟爱的人才能扬眉吐气。
而红楼梦里的今上对贾元春的宠爱,类似于杨贵妃。但今上所拥有的权力却比不上李隆基。
这才是元春悲剧的根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