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朝那些事儿》之《大礼告成颂》

《明朝那些事儿》之《大礼告成颂》

作者: 陆兮 | 来源:发表于2022-07-02 22:40 被阅读0次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才知道作者为何把一个明朝写成了九册。如果不是有一个日更365这个遥远而荣耀的徽章,我可能不会下定决心一口气把它读完,只会任它在书架中蒙尘。

明朝,真的挺精彩的。有英雄,有鼠辈;有功臣,有奸臣;有奋斗,有懒惰;有逆袭,有沉沦。

这里要说的《大礼告成颂》,被奉为马屁巨著之一,作者为嘉靖时期的朝廷重臣严嵩。与《大礼告成颂》地位相同的,还有严嵩的另一篇《庆云赋》,可惜《庆云赋》已失传。

严嵩,就任内阁首辅、执掌国政近二十年,明朝六大奸臣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是个文人。

《大礼告成颂》的完成背景是嘉靖帝要追封其亲爹为明睿宗,遭到众位大臣的反对。后来嘉靖询问严嵩的意见,故此事后来就落到了当时礼部部长严嵩的身上。

此时的严嵩想躲是躲不掉了,因为精明的嘉靖已经点明了他那墙头草的性格特点,意思是你放聪明点,不要在我这耍滑头。

严嵩意识到,除了行,与不行,他不能表明任何模糊的态度。在原则和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利益。于是,《大礼告成颂》与《庆云赋》诞生了。

我尝试网上搜了一下《大礼告成颂》的原文,但是没有搜到。据说,这两篇文笔绝佳,使得自恃文才甚高的嘉靖都对严嵩另眼相看。这两篇的主旨,自然就是拍嘉靖的马屁,顺着嘉靖的意愿去遣词造句。

文章又有文采,又正合皇帝之意,嘉靖自然满意,严嵩赢得了嘉靖的好感。嘉靖由此也看出来了,眼前的这个人,不像夏言那么讨厌,不像夏言什么都跟他对着干,是可以被他所用之人。

嘉靖是谁?那可是明朝历代皇帝之中最聪明的一个,没有之一。他所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人,可以对他言听计从的人。这位幸运的藩王之子,在他十五岁进京即位之时,便展现出了那惊人的智慧和定力。

当年,一群大臣在京城外迎接即将即位的嘉靖进宫,要他走东安门。少年嘉靖偏要从大明门进宫,因为这才是皇帝该走的路线,还拿出了先皇的继位遗诏。否则,皇帝就不做了。

这一招还真制服了那些大臣们,十五岁。十五岁的朱元璋还在挨饿,十五岁的朱棣还是在边塞学习战术的燕王。

严嵩的讨好,引来了朝廷中的一片骂声。虽然嘉靖是皇帝,但是嘉靖的爹不是,他只是一个藩王,要用明睿宗的称号,确实有所不妥。指责声,谩骂声,铺天盖地朝严嵩袭来。

可是严嵩并不在乎。他既然能这么做,肯定是考虑到了这个后果的。他有他自己的人生追求:只要能够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可以不择手段,可以背叛原则,背叛道德。这才是严嵩真正的信念。

人总是要有目标的,有了目标就要为之奋斗。严嵩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后便果断付诸了行动,逐步赢得了嘉靖的好感和支持,最终成为了内阁首辅。

严嵩的行动跟上了思想的步伐,这让我想起了西点军校的军规之一:想到就去做。我甚至在怀疑,西点的这条军规,是不是研究了中国的历史后剽窃走的。

话说严嵩确实不太地道,能在明朝排得上号的奸臣,坏事儿也没少做。

严嵩很高寿,八十七岁离世。但是这对他来说可能不是件好事,此时的他贫困交加,在一片唾骂声中死去。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可能,这就是对坏人的一种惩罚吧。不会轻易的要他死去,总要让他经受点折磨。

相关文章

  • 《明朝那些事儿》之《大礼告成颂》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才知道作者为何把一个明朝写成了九册。如果不是有一个日更365这个遥远而荣耀的徽章,我可能不会...

  • 《明朝那些事儿》目录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成为皇帝(1)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成皇帝(2)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

  • Kindle销量最高的书单 TOP100

    《解忧杂货店》 《白夜行》 《明朝那些事儿》 《欢乐颂》 《三体集》 《我们仨》 《无声告白》 《人类简史:从动物...

  • [碎语杂记]第一功臣李善长,免死铁券不免死

    明朝那些事儿。 读(听)明朝那些事儿以前,不知道还有个叫李善长的人儿。 读(听)过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知道了朱元璋麾...

  • 幽默而苦涩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从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讲起,至清初李自成灭亡明朝结束,总共分了46...

  • 书中的世界(5)

    政治篇之《明朝那些事儿》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明朝那些事儿,是火火读的第一部经典作品,尤其是其诙谐幽默犀利而又深刻的...

  • 七月要继续读书

    加油 继续《明朝那些事儿》

  • 8|33《明朝那些事1》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总共有七本书,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原是网络上连载的中国明朝(1344年-1644年...

  • 《明朝那些事儿》之 郑和

    书中用“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作为标题,实在是妙,这是梁启超说的一句话。 不管后世有多少人前往探险,都终究不是那个创...

  • 《明朝那些事儿》之戚继光

    戚继光, 抗倭名将。 即使不读《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戚继光的大名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记得大概在小学的时候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那些事儿》之《大礼告成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uk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