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用经历触摸生活)
只要有关简书的字眼,哪怕是极少的字数量,曝光率也很高,会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就像前段时间轰动文坛的“浅浅体”有人把她捧上天,也有人把她打入地狱一样,真应了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花钱买会员吧,又不是自己的初衷,把文章和铜臭味连在一起,心里怎么也会有那么一点点别扭和不甘心,总觉得玷污了神圣的文学的殿堂,虽然自己也只是个初入门的小白。
看到有些语句不通顺,病句连篇,都能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怎么也提不起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唯有告诫自己:必须严把质量关,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心里才能稍稍有点安慰。
坚持是对兴趣最好的延伸,来简书这么多天,既没有得到过哪位大家的点赞,又没有像他们所说的报团点赞或者机械点赞,看着蜗牛一样慢腾腾的收益,在简书总榜一点一点的提高,心里也就释然了,不由想起国父孙中山说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即告诉自己写作路上无捷径,同时又和自己共勉。
刚来到简书时候,见到的多是日更太难了,坚持不下去了,想要放弃了……等等,后来类似的文章几乎没有了,我想有一部分人不声不响的放弃了,也有一部分人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不在抱怨和埋怨,不声不响的继续坚持着,人生有许多选择,不论放弃还是坚持,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
刚到简书的时候,纯粹是为了好玩,更多的是没有意义的日更流水文,忽然有一天回头看看那些文字,才觉得简直一无是处,全是狗屁不通的应付了事,没有入心的写作,又怎么称得上是喜欢?
重新审视自己后,就不再写那些为了应付的日更文了,在议论,记叙,情感,故事中交替更迭,虽然每天都没有间断,迄今为止,也没有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章,磨刀霍霍,还需要在历练中加倍努力。
简书的文章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获取收益?虽然说字不在多而在精,最近看到发表的仅仅一张图,其收益超过了许多文章的收益,那时就想,精心打磨的一篇篇文章还不如随手发的一张图片有价值,我也弄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昨天看了友友缘起乔西西的一篇不能对文章点空赞的文章,不知不觉中对简书赞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很高兴认识了许多都在努力耕耘的友友,虽然我们从没有谋面甚至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但我知道,你们,我们一直都在,都在坚持着自己的初心。
在写作不能当饭吃的时候,咱还是踏踏实实的安定自己的内心,不惹事生非,不引火烧身,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与其高高在上的贬低别人,还不如提高自己更为重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咱还是懂的!
司马迁写了史记也没有嚷嚷着让汉武帝去看看,姚雪垠写了李自成也没有嚷嚷着写了多少字,路遥不声不响写的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也没有见这些人有多么的高调,文字本是记录生活记录历史的,文章有好有坏就是为了让人读的,有贬低有赞扬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促进文章的深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