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们的爸爸按计划出发去成都,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出差学习。
尽管提前几天预告了,期间他俩还挺开心的,老大还一脸兴奋地说:“成都有大熊猫。”但孩子们在爸爸出门前还是依依不舍。小那个还好,一说看电视就收住了眼泪和哭声,仿佛原来只是演了场哭戏,到底未解离别意。大的不行,抽抽噎噎,哭着好一段,眼睛红红的,睫毛上也挂着眼泪,脸也被眼泪画出一道道痕,惹得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自己大概也觉得好笑,边哭边断断续续地说“我想爸爸——”“爸爸说——可以——每天给他打电话”,伤心终究还是盖过了所有。毕竟,老二出生后爸爸没离开这么长时间。还好,过了几分钟,终于自己停下来打开电视看了。
人生很漫长,离别是要学着适应的。
午睡哥儿俩倒都睡得挺好的,谁知老大还未醒来就先抽噎出声了,这回不好笑了,真伤心了。安抚了一会儿,说着准备做饭给他们吃,才止住了。其实他自己什么都知道,只是情绪来时,汹涌得自己也控制不住,有情绪,发泄出来就好了。慢慢来吧,这也是一次心理的历练。记得老大更小的时候也离开过爸爸大概十天,但那时他还不懂事,除了开始一两天问过“爸爸呢”之外,并没什么反应,甚至后来看见爸爸时爸爸要抱他还不愿意跟。
当然,爸爸的出差让他们这么反应这么强烈,说明爸爸在跟孩子相处方面是非常成功的,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非常重要,甚至比我这个妈妈都重要。
回想起来,平时最常陪孩子们玩的是爸爸,给孩子们买最多玩具的是爸爸,给孩子们做最多好吃的东西的,也是爸爸。虽然在我眼中,有时爸爸有时太“纵容”,某些方面可算是“宠”了,但不可否认,他对孩子确实好,孩子们确实也很爱跟他在一起。至于我,也许更多地扮演“严母”,特别是在催做作业、练琴或做家务的时候。但每个孩子成长的路上,在需要严格要求的同时,一个开明甚至“纵容”的父亲角色也非常重要。相对而言,这样的爸爸更能保护孩子的天性。
接下来的一周,还不知道会怎样,至少我一定忙到鸡飞狗跳,每天上下班还要接送他们,还要照顾他们,但愿他们的情绪都稳定。还好,不是周末时,只要一送到学校,他们就什么都忘记了,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的。
接下来几天,只能通过多做好吃的和多带出去玩弥补他们了。今晚腌好了猪排和肉末,明早早餐煮他们最爱吃的芥菜瘦肉粥、蒸红薯,中午煎猪排,再来个蒸个芙蓉蛋。再不出手,他们就要忘了他们老妈也会煮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