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真棒
导语:
前几天,腾讯与今日头条的明争暗斗,让“游戏”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起因也只是头条那一篇三无批文,化作一盆稀屎泼在在腾讯身上。
最后事情败露不仅头条自己发臭,还让游戏背了锅。
具体事件内容可以查看我们的往期文章:
头腾大战:能不能别拿游戏开刀啊!?
接下来事件愈演愈烈是,新华社旗下的半月谈罕见的连发三文批判游戏,一时间游戏又再次被新闻媒体批判成为“电子毒品”。
让人不禁想起2000年发起的“游戏机禁售令”和10年前“戒网”行动,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网络成瘾性,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然而其造成的结果早已偏离其最初的目的:2000年开始的“游戏机禁售令”一下子就将国产单机游戏产业扼杀在了摇篮里,厂商都转身开发网游去了同时风靡一时的街机厅也纷纷倒闭。
即使现在禁令已经取消了,但它对中国游戏产业的影响远未消弭。
新世代的少年们当你们在吐槽中国没有3A大作的时候,要知道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机会做”到现在已经“来不及做了”。
而离现在更近“戒网”行动相比游戏,它对青少年的迫害反而更加明显。
最令人恐惧的就是现在仍然存在的“网瘾戒除学院”
10年央视《法治在线》一期节目剖析了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迫害,一时间其他电视台也争相报道各种“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家破人亡”的案例,全国家长也都忧心忡忡惶恐一时。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的案件,大多数都是电视台找演员编造趁热度的)
学校以及某些不知所措的家长,都将孩子叛逆的行为归结与电子游戏。
一些投机商人借机创办了所谓“网瘾戒除中心”、“青少年心理纠正学校”,利用的就是家长对网络游戏的不了解和对网瘾的恐惧。
当家长满心欢喜将孩子送进去的时候,接回来的不是希望中重获新生的孩子,而是对外界刺激战战兢兢的精神脆弱者,甚至是一具遍体鳞伤的尸体。
你永远不知道这些孩子在里面都经历了什么,是毒打、电击、禁闭、禁食还有性侵等各种虐待。
最可怕的是将他们送进地狱的,正是他们的生养父母,我不知道当父母对孩子们的求救置若罔闻时,他们到底心理有多绝望啊!
时至今日,智能手机盛行的今天,当年的那些父母也都沉迷在手机之中,没有人再拿“网瘾”说事了。
可这些没有任何教学资质的“学校”、“机构”仍旧存在,有的改头换面换了另一个噱头,而有的仍在孔孟之乡借“网瘾”之名伤害孩子。
可笑的是,去年臭名昭著的“豫章书院”被受害孩子曝光之后,学校号召一帮家长在学校门口抗议。
我一直以为这种改变和控制人心理的集中营,只会存在于那些反乌托邦小说中,没想到就在我们身边。
好一个现实版的“飞越疯人院”,可笑、真可笑啊...
就在我以为这次对游戏的声讨行动,舆论还会和十年前向一边倾倒时,这届网友表现是真让人欣慰。
从父母与平台的监管角度思考,为什么明明有防沉迷系统约束网络游戏,青少年们还会沉迷其中。
游戏如果真的是电子毒品,为什么国家不出台法令禁止,反而还大力支持这些企业发展?
沉迷游戏说明他逃避现实,为什么不去了解他/她在现实中受到了什么伤害?而是一味的怪罪游戏诱惑力他/她。
话糙理不糙
是的,工具始终是工具问题,始终出在使用工具的人身上。国外校园枪击案屡屡发声,政府也是怪罪游戏诱发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
真的吗?真的不是因为枪支泛滥吗?真的不是因为校园暴力吗?真的不是因为校方、父母的不作为吗?
在中国有80%人在学生时代遭受过校园暴力,但是又有多少人说出来过。
国外有部美剧叫《十三个原因》讲述的就是校园暴力加上其他因素致使花季少女自杀的故事,看完你就明白那些不经意的行为伤害有多大。
沉迷游戏只是一种逃避现实伤害,将自己包裹起来疗伤的行为。戒除网瘾只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成则人格重新树立,败则生命消散。
时代变了,经历过之前那些黑暗时代的人长大了,终于可以说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心里话了。
游戏不再是那个孩子逃避现实,家长逃避教育责任的借口了。游戏早已成为国家认可文化产业了,今年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宣布电子竞技将在2022杭州亚运会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同时,2016年9月30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公布了13个增补专业,其中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代码670411,属于教育与体育大类下的体育类。这意味着未来“电竞专业”将成为正式教育的其中一部分。
现在的媒体要还想像十年前一样拿游戏做批判借口,已经是明显站不住脚了,十年前的人早已长大可以自己发声了。
加入我们为游戏发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