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歌德
人格影响着人的一生,而人格形成的最关键期是0-6岁之间。
这段时间里,孩子渐渐可以分辨是非。过去6年间,如果孩子是在爱的环境中长大,未来他关爱别人的机率会更大。反之,如果他常听到的都是负面的语言,也可能造成他用负面的言语说话。
只有让孩子从小养成健全的人格,才有可能让他未来更健康地成长。
经常看到高学历的孩子轻生的新闻,让人在惋惜的同时,也在思考原因。其实这就是不健全人格的表现。
那我们如何从小培养孩子更健全的人格呢?主要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开始:
一、要教孩子有负责任的态度。
负责任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来找我女儿玩,两个人玩得尽兴的时候,会把所有的玩具都倒腾出来,摆得到处都是。
如果是你会不会大声呵斥孩子?
我没有。只是在朋友快回家的时候,我会提醒两个孩子把玩具收好,在哪拿地放回哪去。刚开始朋友的孩子不太愿意,我就问他:“你拿玩具的时候,它们是不是都摆得很整齐?你拿的时候是不是又快又轻松?”
小家伙低头想了想说:“是的。”
我接着说道:“阿姨相信你能把它们放回去,我们一起合作,很快就能整理好。”
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为什么做。
很多家长都会吐槽孩子把玩具丢得到处都是,但他们却没有想一想为什么?
请问你教过孩子玩完玩具要放回去、不同的玩具要分类放好吗?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只要孩子有能力,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做,最起码陪着大人一起收,不能撒手不管。
这就是负责任的态度。
负责任的态度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把当下的事做好,更重要的是通过做这件事他会思考:怎么做、如何做、为什么做、做完的感觉......这些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并愿意陪着他。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孩子的鼻子被打破了,很怕、很疼,但他父母不能马上赶到孩子身边。这时班里的另一个孩子走到他身边对他说:“我知道有点疼,不用怕,我会陪着你的。”
尽管第二个孩子只说了简单一句话,别的什么也做不了,可第一个孩子的内心却平静了下来。
就因为这样一件事,他们后来在事业上相互帮助,更是成了一生的挚友。
同理心让孩子把爱扩大,不仅爱自己,也爱别人。
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能让孩子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刘墉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女儿小时候得到一只装在瓶子里的蝉,小家伙喜欢得不得了,通过不停地摇晃让蝉叫个不停。
当他让女儿放走蝉时,小家伙不愿意。于是他问女儿:你去朋友家玩,到时间会回家吗?不回家时,妈妈会想你吗?
他女儿歪着脑袋、仔细想了想,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然后把蝉放了。
同情心让孩子把爱扩大,不仅爱自己,更有了慈悲心,感恩心。
写在最后: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6岁前的孩子该学会的,让他们学会为别人着想的同时学会思考;让孩子学会同理心、同情心、慈悲心,感恩心对孩子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孩子能从爱自己扩大到爱家人、爱万物,他的生命会更充实,人格成长会更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