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年后,大家都买什么?

五年后,大家都买什么?

作者: 大牛lee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22:16 被阅读0次

    一、钢琴是买还是租?

    作为80后,最近搬进了新家,当初装修的时候,就留好了一块地方准备给女儿买个钢琴。然而,最近又动摇了这个想法。一方面,觉得客厅东西有点多了,再加上一个钢琴,就显得更拥挤了;另一方面,是考虑这个钢琴“高昂”的成本,不只是购买成本,更是拥有成本,按照房价4w/㎡,租售比1.5%,一平方米的年租金大约是600元,钢琴及板凳占地2㎡,购买成本3w,假设1年后能够1w卖出去,每年练琴100次,那么这台钢琴每次的使用费用是:(20000+1200)/100=212元。而到小区练一次琴的费用远远低于这个价格,这里还没考虑到维护、修理等费用。

    这其实是60、70、80后典型的消费观——抛弃买买买,拥抱精简、实用、节约空间。

    二、性价比真的有效吗?

    性价比高的东西值得买,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这个性价比很难衡量,更难规范我们的购买行为。

    奢饰品不谈性价比

    奢饰品很大一部分价值是在品牌,但是如果去买一个LV包包,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了解他的品牌历史、个性、故事?不同品牌的奢饰品不好做性价比对比(设计、材质、工艺、历史等),但是在同一品牌内,可以通过境内、境外的巨大关税差价来体现性价比。

    大众消费品的性价比也很难体现

    理论上说,有很多参数量化的消费品,应该可以对比出性价比,但实际上也很难。

    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蒙牛和伊利那个性价比更高?高露洁与佳洁士又有多大的区别?这一类产品的“性”本身就很难界定。更接近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或者说是一种心理感受。

    人类大脑的进化机制——能不用脑就不用脑。从这个角度望去,人们更容易避重就轻的“不动脑”的选择产品。最常见的情况是,对价格接近的产品,人们会倾向选择重量大的、数量多、体积大的。这些也是商家们早已熟悉的套路。

    三、我们买的是什么?

    寒武创投的韩冰,在快消品行业研究颇深,下图是他对未来零售业品牌分布的设想——一种新的锯齿形结构。

    性价比锯齿图——来自寒武创投韩冰

    用一个锯齿图来区分现有商品,底部是占据了所有消费品市场绝大多数比重的刚需类商品,很大一部分快消品就属于这个梯队;处在锯齿顶部的是数量众多、各种维度划分出的极致个性、极致体验的小众品牌,价格不是区分这些品牌的唯一指标,每一个品牌通过独特的渠道、打法、定位、调性,少则锁定几千,多则几百万的忠实粉用户,为这些特殊的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当购买力、产品、购买渠道、信息都不再是限制我们购买的主要因素时,什么会限制我们的购买行为呢?除了上面提到的物理空间的限制之外,最大的限制是我们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没有大幅度进化的大脑。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人类大脑由两个系统组成。

    • 系统一,快速、敏锐、随时在线、耗能少但受偏见影响;
    • 系统二,理性、严密、懒惰同时能耗高。

    当面对大量信息时,系统一会有选择地进行挑选,只挑出重要的、紧急的信息来唤醒系统二进行处理,而在其他时间,昂贵的系统二经常是出于休眠状态。这也符合我们生物进化的要求——节省能量消耗。

    体现到商品上,在这个供应富足的互联网时代,人们面对成千上万的新产品,人类大脑是无法将有限的资源平均分配到所有的商品上的。绝大多数的商品难以引起大脑系统二的兴趣,从而沦为低关注度的商品。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重要的耐用品,如洗漱用品、生活电器等。已经不值得我们分配有限的系统二资源去理解他们内在的差异了。而是随意地通过廉价、品牌、惯性思维的系统一来做判断。

    四 新玩家的机会——增加“信息熵”

    当一个产品无法引起系统二的关注及理性判断时,也就很难通过高深的性能指标、花哨的推广、复杂的销售方式来形成吸引力,反而应该用更加直观的形式——也是《颠覆式创新》里反复提到的观点:

    在性能方面只要做到质量过硬即可,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

    小米也是抓住了这个核心,在市场上大获全胜。我们对小米公司的产品的印象一般是——品质在同类中上乘,但价格一定是最低的。

    只要商业文明还在进步,进入到锯齿底部的地关注区的商品总数和比例都会增加。而没有资源的小玩家务必慎重进入这个行业。行业里一般会有这样一个共识,一旦小米(之类)出了你的竞品,你就可以选择放弃了。无论从成本、渠道、服务等各个维度,都没法抗衡。锯齿底部区域的产品,没有资源的小公司,基本没有任何机会。

    对于新玩家、小玩家,机会就在锯齿的上端。判断能否成活的标准是能否占用大脑系统的系统二更长时间、更多宽带,让它将更多的注意力分配给自己。这意味着需要更大的信息量。

    “熵”来自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意思是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熵只能增加,整个系统会越来越混乱,而不会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自己变得有序。

    但是在信息论中,信息熵则相反——信息的增加意味着确定性的增加,系统会越来越有序。要想维持更高的信息熵,则需要给这个封闭系统增加新的信息。

    杜蕾斯是事件营销的高手,也拥有了大量的粉丝,它们就是用突发事件的信息熵有很大的关系;网红IP就是用一个高度浓缩的信息,将IP叠加到原本无属性的,或者已经常见的商品上,就会提高原本商品的信息熵。

    小众品牌针对锯齿上部的不同维度去分割,借助每个维度的标签本身附带的信息去增加这个类别里所有商品的信息量,这些多出来的信息会自然而然地对用户进行筛选。对这些信息无感的用户会被过滤掉,而一小部分被这些额外信息所吸引的用户则会成为忠实粉丝。

    可以设想,未来的零售和服务的界定会越来越模糊,都是偏重基于大脑接受信息的体验,从而愿意为额外信息对应的溢价进行支付。

    未来5年,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创造更高信息熵的玩家或个人,无论在零售业还是服务业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年后,大家都买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ao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