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危机会伴随人格危机,是将内在需求当成对外要求,要学会区分

心理危机会伴随人格危机,是将内在需求当成对外要求,要学会区分

作者: 意识疗法 | 来源:发表于2021-03-29 11:02 被阅读0次

    如果在无意识间将内在的需求变成对外在的要求,认为自己的失败都是由于外在因素所导致的,那么在潜意识层面就会认为我理所当然应该由此得到补偿,既然是补偿,那么没有必要拼尽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但因此结果往往是不会达成自己的预期,而是出乎自己的预料之外,这会导致内在心理极大的冲突!并由此形成较为刻板的思维模式。

    抑郁状态下是被过去的思维模式所主导,而焦虑状态下是未来的思维模式所主导,这让我们不会活在当下,所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三心二意搪塞敷衍。同时过分专注于目的,如果目的没有满足自己的期许,就会导致情绪的易激惹。

    头脑进一步参与进来试图平衡这个冲突,但并不会从客观条件上寻找原因,而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意念不够坚定,并不是要求本身不切实际。要么就是不断地指责他人,要么就是不断强化自己的要求。前者可能会加重抑郁的状态,而后者可能会往人格障碍的方向发展。实际上大部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矛盾跟冲突,但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平衡或者整合心身,发展出完整健全的人格。

    长期被心理问题困扰的群体势必会存在人格缺失,往往会把内在的需求当成对外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去强调绝对的公平,比如说认为自己就应该会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心理咨询就应该是免费无偿,公交车就应该准时地到达站点等等,这种建立在自己内在需求上的要求,表现出来就是严于对人宽容对己的完美主义倾向,本质上是一种人格缺失。

    将自己的标准强加在别人头上的结果直接导致内在的冲突,所以他们会变得愤世嫉俗,他们会站在道德的层面进行报复。在他意识到自己的要求不会被满足的时候,通过压制自己内在的需求来避免冲突,保留了孩子时代的人格特质。所以很多家长会说:我们的孩子会在外面表现得彬彬有礼,一回到家里就会无理取闹,实际上即便长大后人们也会保留这样的心理特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找到满足自己内在的需求的途径,可能会通过谄媚来讨好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夸大自己的痛苦,来博得别人的同情,利用别人的罪恶感,来驱使他们为自己效力,或者通过道德绑架,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比如在公交车上让座本是发自内在的文明道德行为,但如果有人见到对方没有让座,而从道德层面不断地加以攻击诋毁甚至谩骂,实际上就是出于这个群体跟这种心理,本质上他们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这种心理会抑制住我们对生活积极态度的培养,从而让我们在多方面把自己置身于逆境当中。假如我们认为辛苦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体现,那么无论何种辛苦都会成倍上涨,感觉自己不被公平地对待,感觉自己过得不如别人好,感觉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受苦。所以就如同意识疗法里面提到的那样,成为头脑的编剧成为生活的观众,变得既冷酷又冷漠,既渴望又疏离,既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又待人以刻薄,无时无刻不处在这种冲突跟焦灼当中饱受煎熬。

    在意识疗法里面提到的,健全人格的三要素是共情自律以及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缺乏了这种共情的能力,不通过自律来遵守规则,认为自己会凌驾于所有的精神与物质之上,不用遵守人世间的规则,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期待,而同时又不知道如何在现实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这样就成了自我要求的一部分,比如说在表演性人格障碍状态下,通过一些怪异夸张的行为或者是奇装异服来吸引别人的关注。

    在神经症状态下的时候,人们难免出现人格偏差或者人格障碍,那同样的在人格障碍状态下,因为不能够得到自己的期许不能满足自我的要求,也会产生诸如焦虑的神经症状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逃离和压制,不是逃离当下,就是压制自我。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发现心理问题逐渐变得严重起来的原因,心理问题在生活当中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头脑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解决浅层次的问题,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能够被解决。最终没有能力驾驭生活这条巨鱼!

    这种心理的退行性变化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让我们始终游离在这个现实生活的边缘,并逐渐被现实生活所边缘化,并与这个现实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跟敌意。所以意识疗法里面的观点,必须通过亲证的模式(Intimate)回到当下,在当下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同时要学会弄清楚哪些是内在的需求,哪些是施加在外在的要求,外在的世界没有义务去满足你内在的需求,满足你内在需求的永远只有你自己。你也没有办法通过外界去满足内在的需求,满足内在需求的方法,隐藏在你内心深处!如何开启你的亲证模式(Intimate)回到当下,分清内在需求跟外在要求,并去满足自己内在需求,敬请参详以下专栏: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形成在你的原生家庭就已经开始了,这些对外在的要求表现出来的辞令就是你必须/你应该,长期接受来自父母的教导:你必须/你应该写完作业以后才能去玩耍,你必须/你应该好好读书才能有好的前途,你必须/你应该把头发剪短才是正确的。当我们开始接受这些指令,同样我们以这些指令行事的时候,就会形成我们的限制性信念,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的自信,淳朴和天真,我们就活在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世界里面,感受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同时我们遗传父母这指令去跟他人打交道,对周边的人发号施令就会受挫。因为他人没有理由满足你的要求。

    一个人没有自我的时候就不是为自己在活,就只能活出父母,想要活出而没有活出的样子,这便是孩子诸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心理问题的一个心理原动力所在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他没有得到整合的能力的时候,就会强化自我意识,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自我意识罔顾周边现实就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体现。

    比如我们熟知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这是偏执性人格障碍的典型,他会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这个现实,从而达到扭曲整个现实的目的,同时通过他的笔触,将这种超现实的画面保留下来。作为一个偏执狂他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会有一些惊世骇俗的行为,或者是特立独行的言语,让人误以为他是精神病患者。而达利的回答却揭示了这两种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跟疯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不是疯子。因为幻听幻觉导致精神分裂症状态下失去了自我意识,而偏执狂却拥有扭曲现实的强烈自我意识。

    我们在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挫折,原因在于我们把内在的需求当成了外在对外在的要求,那么我们就犯了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也就是我们经常感觉到羞愧的原因,这个错误就是一厢情愿,因为你希望那件事是真的,即便它并不是事实,而你选择性地忽略了事实,只是因为你希望它是真的。当你发现内在的需求,无法通过对外在的要求获得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非常的挫败,转而将自己内在正常的需求也封存起来,这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中很难避免挫折!

    当你开始自我封闭就不会表达内在的需求,把可能的机会也白白浪费掉,头脑就会趁虚而入给你讲故事,你就成为头脑故事的演员成为现实生活的观众,在生活中你就会把自己跟那些不了解的人进行比较,你看到了别人熠熠发光的一面,从而让你产生嫉妒怨恨的想法,但是你并没有见过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头脑只是给你看到别人想让你看到或者是头脑要看到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这都是你自己头脑造成的幻觉。

    所以意识疗法提到我们必须要学会用亲证模式(Intimate)去认知这个世界,学会从头脑世界切换回当下现实世界的能力,学会在当下去行动的能力,学会去如何表达自己内在需求的能力,哪些需求包括了被爱,被重视,被尊重。大家真的要相信过程,要活在这个过程当中,然后再看结果。

    因为真正的狮子喜欢狩猎,它喜欢这个过程如同它获得的猎物一样多,如果你不爱这个过程,那么你也不可能成为狮子,你想要成为强者,必须经历一些事情。你的智商如何并不重要,你的情商如何也并不重要。 又或者你的性格特质是否活泼开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可能性变为现实的勇气和承诺。自我疗愈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与人无虞,只有通过疗愈才能驾驭住生活这条巨鱼,你得有那种能力回去,回到你应该呆的那个深潭里休养生息,去面对那些幽暗的岁月,以及未知艰险的礁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危机会伴随人格危机,是将内在需求当成对外要求,要学会区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bv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