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电影之前,我从来没听过唢呐。对唢呐唯一的印象是王磐的《朝天子·用喇叭》里的那句“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一直以为唢呐就是那种没什旋律感甚至有些聒噪的乐器。小时有个大大咧咧的姑娘想学钢琴,有人就开完玩笑:“你这气质学什么钢琴,去吹唢呐吧!”言毕,大家哄堂大笑,虽然当时是无心之言,多年后细思极恐——作为华夏子孙,我们中大部分人从心就接受西洋乐器的熏陶,对民乐除名字外一无所知;更可怕的是有种莫名无由的认知认为西乐比民乐更入流更高一等。
影片中有一段,游家班出团演奏时,大家都围观对面西洋乐队的演奏,漠视民乐队甚至有人嗤之以鼻,于是两边乐队开始赌气式的“斗乐”,(这个情节我不觉得俗,作为民乐学习者,这一幕很真实很熟悉,以前我们还和隔壁小提琴班的斗过琴)结果游家班和给钱让他们收声的一群人打起来,唢呐被打烂洒落一地,以唢呐师傅焦三的发飙和落寞离去结束。唢呐离口不离手,每一个乐器的爱好者都视乐器为珍宝,不忍亵渎。
民乐七八十年代始在西洋乐器的冲击下开始没落,至千禧年以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呼声日益高涨,古筝琵琶扬琴等旋律较为突出的弹拨民乐开始复兴,虽然势头仍不及西洋乐器追捧和普及程度,也在某些圈子翻起一些小高潮,而以伴奏为主的部分传统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的前景却没有弹拨那么幸运,它们以“不合时宜”的声响,渐渐被人们遗忘…何况唢呐之类小众乐器,若不是百年朝凤的上映,是不是若干年后它会像古代卧箜篌一样失传,湮没在时代的声音?
焦三在为窦村长的丧礼吹百鸟朝凤时,忍着病痛坚持,最后血从唢呐口渗出这一幕看得我满眼泪目,接触过一些传统文化承业者,深深能体会他们对艺术的虔诚和尊敬。深圳清凉古寺的体真法师免费教愿来求学的人学习古琴;在参观顺德博物馆时,家人说到粤剧大师薛觉先先生与我们家有些渊源,上几代是亲戚,当时看到博物馆介绍他去世前一天还在舞台演出;YES GO艺术文化的粤剧老师说“我们学粤剧,学传统文化,学的不是那种艺术,是艺术背后的那一种传承,团结,热情,互助本就是中华美德”他们愿意无偿地教我们这些从未学过粤剧只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即使这不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仍然有许多真心热爱并且致力传承民族文化的人在虔诚努力地坚持着…
影片的结尾有一种嘎然而止的感觉,完全没料到影片在天鸣为师傅焦三的坟前吹百鸟朝凤就结束了,总有些意犹未尽,影片没有交代文化局长邀请游家班录制公演的后续,一开始觉得美中不足,后来想想觉得导演这一笔真是哀婉,坟前最终只有天鸣一人吹百鸟朝凤,侧写了游家班人聚不再,迫于生计转行(电影有几段伏笔很隐忍很心酸很精彩)并没有我期待的最后重聚公演引起社会关注的那些桥段,写实的让人不舒服…即使文化局长的邀请公演,都没有给游家班(唢呐传承)一个转折性的复兴,是不是反应了现实(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件遗产名录。)但是民间传承与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廖蔼莹
2016.05.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