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幻灵羽燕
小的是美好的:佛教视角下的经济学

小的是美好的:佛教视角下的经济学

作者: 慕闲 | 来源:发表于2023-01-16 01:17 被阅读0次

作为一个不了解经济学人的而言,万万没想到经济学还能和佛教有关系。

而在这本《小的是美好的》书中,英国著名经济学家E·F·舒马赫却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佛教经济学,实在是让我这样的门外汉大感意外。

舒马赫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新闻记者和先锋企业家,拥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实践经验,这本《小的是美好的》是他晚年反思西方经济态度的畅销书,本书自1973年出版,此后六年间再版12次,至今仍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之作。

从本书的《第四章佛教经济学》,我们也能一窥这位经济学家以人文视角透视现代社会的困境的远见卓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工作是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吐槽和抱怨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工作的吐槽和抱怨应该能占半壁江山。

那么工作到底是什么呢?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工作是一种必要的罪恶,因为工作意味着在休闲和舒适上做出牺牲,工资则是对于这种牺牲的补偿。

有没有觉得这个解释很戳心窝?我们对于工作的抱怨是不是也正是基于这样理解?

基于现代经济学家的观点,工作仅仅是我们获取工资的等价交换,工作作为一种牺牲的形式,的确很容易引起我们的不满,似乎工作除了换取工资再没有其他意义。

但实际上,现代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工资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条件,却不是唯一条件,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个人的发展空间等等因素都是优秀的职场人在就业时的考虑因素。

而佛教的观点则不同,在佛教视角下,工作具有至少三重作用:

1.使人有机会使用和发展他的能力。

2.使他与别人共同参与一项任务,以克服他的自我中心主义。

3.带来生存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在佛教的观念中,工作不再和休闲是对立状态,反而是生命过程的一体两面,人既需要休闲也需要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长时间的休假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是空虚和烦躁。刚刚退休的老人,也可能因为不适应突然休闲的生活而生病。

工作是什么?工作不是一种牺牲,也不仅是为了换取工资的一种手段,工作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它维系了我们的生存必需,拓展了我们的社交范围,也丰富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带来愉悦感甚至是荣誉感。

二、工具和机器

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一些网友的调侃:外国的奢侈品咬咬牙我还能买,中国的奢侈品那真的是倾家荡产也买不起。

虽然调侃中透出一股民族自豪感,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工具和机器的区别。

在智能化越来越发达的当今社会,智能化的机器甚至可以代替人工,还记得之前看过的新闻,物流分拣机器人快速高效,相比较与传统的人工操作,物流公司选择物流分拣机器人能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机器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代替人工,但同样的,没有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机器的缺陷也极其明显。批量的模式化在某些领域代表着极高的效率,但在在另一些领域则是缺乏灵魂,没有特点的庸俗。

而工具则不同,我们有很多的非遗传承,而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既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出色的匠人。他们的作品除了匠心独具,也需要一些常规的工具。

这些工具的存在只是帮助人完成某一件作品,它们必不可少,却并不能代替操纵它们的匠人,更不能将作品进行批量产出。

中国的奢侈品之所以昂贵,不仅是因为其艺术的独特性,也是因为人工的成本高昂。

因此,机器彻底代替人工是不可能的。

三、消费和幸福

网友们常说,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也体现出在日常生活中金钱的重要性。

评价一个人生活水平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看他的消费水平,在一般的认知中,消费水平高,往往意味着生活条件好,从而也会让别人觉得他过得很幸福。

但实际上,幸福与否,消费水平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并且不是决定性因素。

还记得那个富翁与乞丐的故事吗?不开心的富翁,看着快乐的乞丐,心有疑惑。于是,他给了乞丐一大笔钱,而乞丐在最初的兴奋过后,这笔钱带来的各种困惑也让他越来越不快乐。

可见,金钱所带来的高消费水平并不一定能带来幸福。

现代经济学是通过最优的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地增加消费,而佛教经济学则是通过最优消费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类的满足感。

两者的目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在现代经济学的理念下,很容易产生经济至上的观念,甚至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其他方面的利益,比如早年的工厂一味追求利益,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样的理念确实能带来财富的增长,消费的提高,却并不一定能让人感到幸福。

而现在,我们更讲究可持续发展、更看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佛教经济学的理念简直是不谋而合。

高消费并不代表幸福,幸福更重要的是获得满足感,这里面或许有一部分消费因素,却并不是主导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这本《小的是美好的》中,舒马赫用了19章的篇幅从4个大的方面对经济学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小而美的理念,小的并非永远是美好的,但在普遍存在的对于大规模的盲目崇拜下,强调小的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既对立又统一,彼此依存又彼此制约。在经济发展中如果一味强调大,而忽略了小,势必会陷入某种极端,从而走入困境,只有兼而顾之,才是长远之道。

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如此,适合与适度才是幸福之道。

相关文章

  •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笔记——1-4讲小结

    前面四讲,主要是在讲经济学视角下的“真实世界” 即: 经济学视角下的真实世界是一个陌生人互动来产生变化的世界; 经...

  • 对佛教的世俗解读:佛教的四大功能特征

    佛教的功能=心灵游戏+生存方式+供养营销+第二俗世 了解佛教,有两种视角:一是走进佛教看佛教,二是走出佛教看佛教。...

  • 薛教授独特视角下的《经济学》

    经济学的最大魅力在于他是研究陌生人的互动规律为己任的时候,他与人的认知和判断,至今主要还是靠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

  • 《佛教常识牛津通识读本》

    作者是在整个世界宗教的背景下来看待佛教,所以很自然地用源于一神教的视角审视佛教,于是提出了什么是宗教,以及佛教是不...

  • 分享美好的视角

    从今天开始每天写一些东西,来记录生活,也算是积累素材。絮絮叨叨地就好,不用顾及太多的东西,随意一些,只是为了喜欢文...

  • 好的广告,原来是帮消费者省钱的

    罗胖又在进行他的毒药营销了!今天,他打的广告的是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 经济学的视角与日常视角的区别是什么...

  • 小的是美好的

    一门学科如果不能先讲清楚它的人性观,是不能成为人文学科的 分歧与幅合各有优势(值得深思) 任何学科都有中心,都懂一...

  • 第004讲 经济学家不关心阴谋论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人如何致富、国家怎么富强的学问。经济学家认为: 1.美好的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的结果。很多情况下,...

  • 《小的是美好的》:换个角度看,小的是美好的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生活才是值得和快乐的? 看到这个问题的你,是否有这样的思想,生活可以掌控在自己手里,也不...

  •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书中千奇百怪的例子,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它的基本原理简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的是美好的:佛教视角下的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cz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