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同行的路上,可以彼此鼓舞;无人同行的路上,可以内心对话。
当我拿出平板,开始写跑步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些心虚,不知道的时候,会误以为我跑步的距离不是半马就是全马,否则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心里感受。
可每一次跑步回来之后,总是忍不住想要留下这一段跑步历程,更是心路历程,因为每一次跑步的路上,都有一次心灵感悟。
这一次,如是。
万丈高楼地基起,这是一路跑下来,一路坚定的想法。
这一次从家门口跑出去的时候,就有些不适,脚跟有些痛,膝盖有些酸,呼吸有些重,原因应该是前天晚上跑的路程更远。以前最远距离是5.5公里,而前天晚上跑到了7公里。
让自己心理上觉得有些艰难的是,这一次出门之前,竟然悄悄的给自己定了一个10公里的目标。刚刚跑完300米就需要坚持的自己,面对着10公里的目标,有些发怵。
好在这不是一次比赛,也没有大声去叫喊目标必达,只是心里给自己轻轻挂上的目标,连坚定都不算。这个时候的自己,如同站在平地,望着摇摇欲坠的10公里目标大楼。
给自己留了退路,是在开始的时候,就算只是跑到了3公里,虽然有遗憾,也不会重责自己,日常的运动,是持久战,可不是冲刺,伤筋动骨得不偿失。
快到3公里的时候,便想着,可不能辜负这大好的周末,有时间,有闲情,却比不过平时的成绩。听着耳边传来跑步软件的报数:您已跑完三公里。再抬头看看前方,还有400米左右的距离,便到了自己日常跑步的终点位置,下定决心,冲过了终点,往前右转,换了个方向,更新到了5公里的目标。
心思在5公里上没有停留多久,想着前天破的记录7公里,也不过就是多围绕着一栋楼多跑了三圈。这一次的距离,或许可以考虑和上一次的距离比肩。
当真的跑到了上一次的距离,总觉得这一次,应该要有一些突破。量变不足为重,质变才有话题。仅仅只是突破了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数字,似乎难以对自己交代,便奔着8公里去了。
目标10公里,贯穿着跑步的始终。如果这个目标的强烈程度,能够像跑步的速度一样,在软件上有一个颜色标注的话,那一定就可以看的出,刚开始的时候,严重怀疑,颜色极淡;接着越来越深,越来越强烈;直到最后,戛然而止,接受现在。
如果目标是万丈高楼,那现状就是地基。现在的条件越佳,地基就越牢,目标这栋大厦,才有建起的可能。
在刚开始的状态,浑身肌肉,还记忆着前一天的酸痛,连3公里的草房目标都需要消耗毅力,基本上有放弃10公里大楼目标的趋势。随着跑的公里数越来越多,地基打的越来越深,便觉得有了可能。
虽然,最终没有实现10公里,终究是破了记录,实现了一开始同样觉得不可能的8公里。
没有建起如期的目标高楼,终究是换了比以前更好的新居,没有任何遗憾,不是因为自己懈怠,而是因为没有了身体能量的材料,等待下一次准备充分。
不忘理想高楼,打牢现实地基。
网友评论